《台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整体思路。
2. 把握“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3. 选取典型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中心。
二、教学重点。
“学以致用”,如何在作文中选材,才能更好的表现中心。
三、教学手段
板书
四、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法
五、课时:二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背影》今天,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台阶》,看看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
(二)作者简介:
结合《资源与学案》,由学生作介绍。李森祥 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学教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农村生活的。由此可见,写文章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
(三)掌握下列字词
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指名1-2两名学生读,再齐读)其中提醒“凹”和“凸”的笔画顺序及“尴尬”的写法。(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速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找出能表现文章层次的句子,并试以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五)据此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概括的情况,一边和学生一起找标志文章层次的句子,一边板书)
父亲总觉得台阶低→为造台阶而准备→开始造台阶→新台阶砌好后父亲反而“不对劲”了
从中看出“台阶”就是文本的线索。
(六)明确围绕中心选材。
1、既然文章写父亲选“新台阶”,那写“父亲总觉得台阶低”之后,直接写准备造新台阶好了,为什么还要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有多大,后面写盖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新屋用了十一二年。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2、 一座新房子,主题工程重要,还是台阶重要?(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主体工程重要)。那为什么写台阶写的祥,主体工程反而写的略?找出相应的文字。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
本文的线索是“台阶”,而中心也是由“台阶”体现出来的,因此台阶写的祥,主体工程写的略。
(七)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通过“台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呢?用下面的格式说一段话。
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讨论, 回答。
明确
父亲是一个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勤劳节俭、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毅力的人;又是老实厚道的农民,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人。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达到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八)父亲用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新的台阶,你认为值吗?
学生讨论,谈论自己的价值观。
学生有可能回答“值”得多,从父亲的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强、勤劳的性格,有目标,有追求等这些优秀品质去谈。
也可能有的学生回答“不值”,从父亲花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就为造那么个台阶,还不如用那些钱去干点别的。
教师小结:最终还是回归到肯定父亲的做法,毕竟他代表了中国传统农民的优秀品质,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假如有学生回答到“不值”,认为他可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解放思想,回来再干,可能就不用这种方式了。如果有这种情况是允许的,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学生讨论、品味,找出自己欣赏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并谈谈理由。
1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如:“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的响进院子里去。”“很轻”“响”进院子里去,是否矛盾?
“响”说明了父亲起得太早,有一点声音就觉得很响;还写了父亲造台阶兴奋、欣喜的心情和儿子的关注。
3、 拓展延伸:
《背影》围绕背影选材表现父爱,《台阶》通过造台阶表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选取角度、典型人物及中心,如〈妈妈的手〉〈老师的眼睛〉等。
教学设计说明
《台阶》这课的教学设计,本着整体教学的原则,设计了几个问题:了解故事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明确价值观,这几个问题有浅入深,环环相扣,值到最后回到“学以致用”上如何选取典型事物或角度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中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中不知不觉掌握一种写作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环节没有问题,学生很活跃学生自己会的程度也比较理想,总的来说还比较另人满意。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想的还不够周到今后还需要大炼基本功。
板书设计
要强
父亲总觉得台阶低 勤劳俭朴
准备造台阶 有愚公精神
造新台阶 父亲是一个 有坚忍不拔毅力 的人
新台阶砌好后,父亲老了 (线索) 有远大生活目标
老实厚道
谦卑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