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0.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0.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5: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知识点 1 大自然的奥秘
1.我们知道蝙蝠被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的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2.“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B.大雁迁徙路程最长是多少公里
C.兰花展会上的哪种兰花最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3.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出现的彩虹
B.“神舟十一号”上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知识点 2 观察和实验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
B.用体温计测量一名同学的体温
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
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
5.观察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说:观察就是只用眼睛去看
B.乙说:仔细观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C.丙说: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才能进行
D.丁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说明用耳朵去听不属于观察
6.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查阅资料
7.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8.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做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注意安全
B.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C.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如图图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可修改所测数据
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如图图何控制实验条件
9.宁波是国内较早开展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地区之一,从2008年起就一直引领着中国石墨烯产业应用领域的发展。石墨烯是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些信息,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
B.“如图图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
10.现有两个大小相同、制作材料不同的小球,为了比较它们的弹性好坏,应选择下列哪个方案(  )
A.手触摸小球,感觉哪一个球比较软,软的小球弹性好
B.让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反弹高的小球的弹性好
C.把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处用力向地面投掷,反弹高的小球弹性好
D.把两个小球向墙壁投去,反弹后离墙壁远的小球弹性好
1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的潮虫数量(如图图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水泥 路上 水槽边 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 花盆底下 干草 地中
潮虫只数 0 37 17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2.如图图示,图中的A和B两幅图中间的线段你认为一样长吗 用直尺量一量,结果是    。你感觉C、D两幅图中间的圆一样大吗 量一量,结果是    。做完这两个观察实验,你有什么体会      。
13.学习科学观察时,老师曾带领大家开展了“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的学习活动。科学研究发现,昆虫的成虫一般具有三对足。如图图示是同学们在观察点通过拍照片记录的四种动物,据图判断:你认为是昆虫的有    (填字母)。
14.太阳能热水器可直接利用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来加热,它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对市场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内表面都是黑色的。难道物体吸热的本领与颜色有关 对此,我们可以猜想:颜色越深,物体吸热本领就越强。为了验证此猜想,现设计了如图图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选用四个      的容器,分别涂上黑、红、黄、白不同颜色。
(2)在容器中加入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水,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每隔15 min,测量各容器中水的    。
(3)若上述猜想得到了证实,请以此为依据,分析企鹅背部的黑色羽毛对它生存有利的一面:
   。
15.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生活,但观察的同时也要动脑筋,不然只能称为发呆。科学家们在思考“金鱼为什么能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问题时,采用了“装沙气球的沉浮实验”结合鱼的模型来模拟,得出实验结论:鱼可能是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来实现沉浮的。
小科在学习了这一知识后,就去观察家里喂养的金鱼,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因为他从没看到鱼缸中自由沉浮的金鱼在水中吐出泡泡。于是他想:可能是鱼鳔中的气体总质量不变,通过鱼的身体自身的压缩来改变鱼鳔的体积实现浮沉的。根据这一假设,他设计了如图图所示的实验。他想通过观察液面的位置变化来证实自己的想法。结果,小科的设计遭到了小华同学的否定,小华要求小科将装置改为如图图图乙所示的结构:在鱼缸中灌满水,并加上带有细管的盖密封,通过观察细管中液面的变化来观察鱼体积的变化。
(1)小华要求小科用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早在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了“鱼通过改变鳔中气体的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支持传统观点的有    。
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下沉时先用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答案
1.B
2.C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大雁迁徙路程最长是多少公里”“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均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兰花展会上的哪种兰花最漂亮”是对事实的看法,没有探究性,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
3.B
4.A  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没有明确的目的,属于无意识的观望; 测量同学的体温,目的是了解这名同学体温是否正常,进一步推测其身体健康状况,属于科学观察;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属于科学观察;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属于科学观察。
5.B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是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就是分析思考,所以观察并不只是视觉过程,而应是视觉和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还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观察称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6.C
7.D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测量法是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为证明黄栌叶片变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将黄栌盆景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8.C
9.D  “石墨烯是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这一情景中,我们虽知道石墨烯是人类至今为止发现的强度最高的材料,但引起强度最高的因素不知道,所以“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的探究较有价值。
10.B
11.B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水槽边的石头下,潮虫的数量是最多的,说明潮虫喜欢生存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12.一样长 一样大
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观察有时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13.AB  昆虫的成虫一般具有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生有两对翅膀,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14.(1)完全相同
(2)温度
(3)企鹅背部的黑色羽毛使它吸收太阳光的本领强一些,便于取暖
所选择的容器必须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材料均相同,给其涂上不同的颜色;黑色物质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企鹅背部的黑色羽毛吸热本领较强,便于取暖。
15.(1)通过细管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2)B
从实验来看,由于鱼鳔本身的体积很小,鱼鳔的体积发生变化时虽然会引起鱼缸中水面的升降,但这种变化非常微小,不易观察,因此采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细管可以让液面的变化更明显,在科学探究中,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