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第1课时 测量身高(1)
知识点 1 认识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图直尺、卷尺、米尺等。
2.认识刻度尺要做到“三看”,看刻度尺的 是否磨损,如图图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看刻度尺的 ,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图图果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小于所测长度,则测量时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看刻度尺的 ,其反映了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知识点 2 长度的单位
3.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1)6 km= m= nm。
(2)6.42 μm= dm= m。
5.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3.75 m=3.75 m×100=375 cm
B.3.75 m=3.75×100 cm=375 cm
C.3.75 m=3.75×10-2 cm=0.375 cm
D.3.75 m=3.75 m×100 cm=375 cm
知识点 3 长度的测量
6.小兰在用刻度尺测量一截铅笔的长度时(如图图示),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她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你认为正确的读数角度应该是图中的 (填“甲”“乙”或“丙”)。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铅笔的长度是 。
7.用如图图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其中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
8.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9.安装窗户玻璃和窗帘时,选用合适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应该是( )
A.mm, mm B.cm, cm
C.mm, cm D.cm, mm
知识点 4 测量误差
10.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多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11.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科学》教材的长度,要求测量尽量准确一点儿,应该(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
C.A和B两种方案都要考虑
D.A和B方案选其一
12.如图图示是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的情景,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
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
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
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
1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1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 量程0~3 m,分度值1 mm
B. 量程0~10 m,分度值1 dm
C. 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
D. 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
15.用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1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 m、7.59 m、759 mm、759 dm,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 dm、1 mm、1 cm、1 m
B.1 cm、1 dm、1 mm、1 m
C.1 mm、1 cm、1 dm、1 m
D.1 mm、1 dm、1 cm、1 m
17.小科用分度值为1 cm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错误的是( )
A.1.208 m B.12.07 dm
C.1207.5 mm D.120.8 cm
18.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19.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该型号电池的高度为( )
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
20.四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980 m、1.981 m、1.980 m、1.98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末位数字是准确值
B.测量值1.981 m一定是错误的数据
C.所用尺的最小刻度是1 cm
D.当末位数字是0时,可以省去不写
21.小明新买了一双鞋,看到鞋底上标有“23”的字样,这就是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足后跟点到最长的足趾尖点的长度,单位是厘米(cm)。小明的同学小华想请人在外地帮他买双合适的运动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足长是24 cm,则他应该买的最合适的鞋号码是( )
A.23 B.23 C.24 D.24
22.李明同学用一把塑料软尺去测量学校100 m跑道的长度,测出来是100.6 m,假如图图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只有一个,则不可能是( )
A.塑料软尺没有按直线测量
B.测量时塑料软尺被拉得太紧
C.测量时塑料软尺没有被拉紧
D.塑料软尺的刻度不准确
23.[2019·江西] 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图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24.如图图、乙、丙所示,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 ;乙 ;丙 。
自|我|提|升
25.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四个数据如图图下:2.93 cm,2.92 cm,2.49 cm,2.94 cm。若他测的是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测量出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
1.刻度尺
2.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3.D
4.(1)6×103 6×1012
(2)6.42×10-5 6.42×10-6
5.B 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1 m=100 cm,即3.75 m=3.75×100 cm=375 cm。
6.乙 3.50 cm
本题考查的是长度测量时如图图何正确读数以及正确记录测得的数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故正确读数角度是乙,测得的数据是3.50 cm。
7.1 mm 3.32 3.3 cm 0.02 cm
8.B
9.C 生活中安装窗户玻璃的精确度要求要比窗帘的高,切割的玻璃大了或小了都装不上,所以应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而窗帘的安装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用最小刻度为1 cm 的刻度尺即可。
10. D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产生与测量者和测量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因此测量仪器越精密,误差越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无论用多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11.C
12.D 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得木块的长度为2.80 cm;刻度尺B的分度值为1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得木块的长度为2.8 cm。
13. B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和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应该避免错误。观察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因此A选项属于错误操作;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是由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C选项是错误操作;当物体的左边缘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时,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才为物体的长度,因此D选项为错误操作。
14.A
15.C
16.D
17.C 数据1207.5 mm 中,准确值是1207 mm,估计值是0.5 mm,其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18.D
19.D 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前两位数“14”表示直径;表示高度的后三位数是“500”,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可知,应该是 50.0 mm。
20.C 末位数字是估读值,不能省略;由于误差的存在,数据之间会存在差异,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就不是错误的数据。
21.D 受潮膨胀的木尺会使测量值偏小,故小华的实际足长大于24 cm,他应该买的最合适的鞋号码是24。
22.B 塑料软尺没有按直线测量,则测量的是两点之间的一条曲线,测量值会偏大;塑料软尺被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塑料软尺的刻度不准确,测量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23.乙 2.80
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 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物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 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2.80 cm。
24.1.2 cm 1.40 cm 1.70 cm
由图示可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乙、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用甲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为1.2 cm,用乙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为1.40 cm,用丙刻度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9.70 cm-8.00 cm=1.70 cm。
25.2.49 cm 2.93 cm
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数据2.49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排除错误数据2.49 cm之后,将数据2.93 cm、2.92 cm、2.94 cm相加后求平均值可得到物体的长度为2.93 cm。第2课时 测量身高(2)
知识点 1 长度的估算
1.在下面的测量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一支钢笔的长度是0.13 。
(2)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是36 。
(3)一根头发的直径是70 。
(4)一本科学书的厚度是18.5 。
2.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上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上的“尺”来估测物体长度的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5 m
B.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 cm(拃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
C.体育课上同学们用的跳绳有两庹半长,约3.5 m(庹表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
D.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甬路长50步,约30 cm
知识点 2 特殊长度的测量
3.如图图示测量锥体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把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5.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底面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的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的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
6.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图图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 mm B.1.712 dm
C.0.1712 km D.0.1712 m
7.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了5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1.54 cm、21.53 cm、
21.51 cm、21.52 cm、21.55 cm,那么最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
A.21.54 cm B.21.53 cm
C.21.52 cm D.21.55 cm
8.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作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 cm B.2 mm C.2 μm D.2 dm
9.实验小组的两名同学同时去测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7.26 dm和0.729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个测量结果中有一个是错误的
B.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C.两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D.这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72.75 cm
10.小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4次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分别为16.4 cm、16.2 cm、16.5 cm、16.0 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小华同学为减小误差采取了 的办法。
11.甲、乙、丙三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甲测得的结果是15.82 cm,乙测得的结果是15.80 cm,丙测得的结果是15.8 cm。甲、乙两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乙、丙两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甲的估读值是 ,乙的准确值是 。
1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12 cm、2.13 cm、2.13 cm、2.1 cm。在这些数据中,读数不符合要求的是 ,被测物体的长度应取 。
13.(1)小李的身高是169 。
(2)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0 。
(3)南京长江大桥正桥的长为1.576 。
(4)小陈在体育课上跳远的成绩是2.56 。
14.小科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操作如图图示。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图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A”或“B”)。
A. B.
15.如图图示,某同学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图图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铜丝的直径计算公式应是d= (用步骤中的符号表达)。
(2)该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了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3)如图图果测量时缠绕铜丝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自|我|提|升
16.[例题] 某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如图图所示)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该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如图图图乙所示,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 。
[提示] 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所以只要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和一张纸的厚度,即可计算出卷筒纸的总长度L。测出卷筒纸的内半径r、外半径R,则其横截面积S=π(R2-r2),且S=L·d,故可得卷筒纸的总长度L。
[变式] 另一同学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 。
答案
1.(1)m (2)km (3)μm (4)mm
2.D 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5 m,在正常范围内; 一拃大约长20 cm,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 cm,在正常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中学生一庹的长度约1.5 m,体育课上同学们用的跳绳有两庹半长,约3.5 m,在正常范围内;一步的距离大约0.6 m,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甬路长50步,约30 m,而不是30 cm。
3.B
4.D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这是采用化小为大的方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这是采用化小为大的方法;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车轮的周长L,这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用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5.D 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的丝线的长度即可;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的橡皮筋的长度作为圆柱体底面的周长,该方法错误,因为橡皮筋有弹性。
6.C
7.B
8.B
9.C 这两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但不能改变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10.16.3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1.估读不同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0.02 cm 15.8 cm
甲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2 cm,乙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0 cm,两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估读不同。乙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0 cm,丙同学测量的结果是15.8 cm,乙和丙两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所选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甲的估读值是0.02 cm,乙的准确值是15.8 cm。
12.2.1 cm 2.13 cm
13.(1)cm (2)mm
(3)km (4)m
14.(1)1.55
(2)B
(1)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圆的左侧与1.00 cm 对齐,右侧与2.55 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 cm-1.00 cm=1.55 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环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直径差的,即纸带厚度为。
15.(1)A C
(2)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同(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或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等,合理即可)
(3)偏大
16.[例题]
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纸的厚度为d ,纸的总长度L的表达式为L=。
[变式]
由L0=和L=可得L=。第3课时 温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 1 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符号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温度定为0 ℃, 定为100 ℃。
2.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感觉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感觉不冷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
C.井水在冬天温度高,在夏天温度低,这就是所谓的“冬暖夏凉”
D.在同一环境中铁比木头温度低
3.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
B.宁波市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
D.宁波市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
知识点 2 温度计和体温计
4.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是 。
5.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 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前要仔细观察温度计的 ,以便正确读数。
(3)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测温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的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 ,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6.,图甲所示的温度为 ,读作 ;
图乙所示的温度为 ,读作 。
7.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体温计测温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8.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图乙是体温计,请根据图完成下表。
测量范围 分度值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温度计
体温计
知识点3 时间及其测量
9.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 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常用的计时工具有 、 。时间的国际制主单位是 ,其符号为 。
10.完成下列时间单位的换算。
(1)1 h= min= s。
(2)216 min= h。
(3)1 s= ms。
11.如图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电子停表的读数为9 min s。
12.如图图所示是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13.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处弯曲且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4.有两支合格的温度计,它们的测温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液体中,比较它们的最小刻度之间的间距和温度计的示数,则( )
A.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不同,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B.最小刻度间的间距不同,温度计的示数不同
C.最小刻度间的间距相同,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最小刻度间的间距相同,温度计的示数不同
15.某同学的脉搏20 s跳动的次数为25次,则该同学的心率和心跳1次所用的时间为( )
A.25次、0.8 s B.75次、1.25 s
C.75次、0.8 s D.25次、1.25 s
16.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 ℃,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体温计先后给生病的甲、乙、丙三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 ℃,乙为39.6 ℃,丙为39.6 ℃,则( )
A.只有甲的正确
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乙的肯定正确,甲和丙的也可能正确
17.“碳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 ℃,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 ℃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 ℃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18.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如图图下: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估计液体的温度
C.取出温度计
D.让温度计的测温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E.温度计内液面不再变化时读取示数
(1)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2)测量烧杯中的水温,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19.如图图所示是小科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若将瓶子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刚好在A处,B、C是位于A左右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 ℃,C处的温度示数比A处 (填“高”或“低”)。利用该温度计就能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哪些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
自|我|提|升
20.[例题]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 ℃,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提示] 求出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现在室温读数对应的格数为(32-5)格=27格,从而求出实际温度。
[变式] 一支标有0~100 ℃、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 ℃,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 ℃。则:
(1)该温度计每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 ℃,则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答案
1.温度 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 水的沸点
2.B
3.D
4.液体的热胀冷缩
5.(1)量程
(2)最小刻度(分度值)
(3)底部和侧壁
(4)被测物体
6.-25 ℃ 零下二十五摄氏度 25 ℃
二十五摄氏度
7.B
8.(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100 ℃ -20 ℃ 1 ℃ 42 ℃ 35 ℃ 0.1 ℃
9.每分钟 停表 手表 秒 s
10.(1)60 3600
(2)3.6 (3)1000
11.337.5 33.12
12.C
13.D
14.A
15.C
16.D
17.C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30~490 ℃,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故其体积变化不能忽略不计;“碳纳米管温度计”很小,其量程为30~490 ℃,而体温计量程为35~42 ℃,因此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
18.(1)BADEC
(2)16 ℃
19.0 高 细弯管再细一点(或瓶子再大些且气体再多些或弯管内的液体尽可能少些,合理即可)
20.[例题] 解: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t= ℃×(32-5)=30 ℃。
[变式] 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 ℃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 ℃,当实际温度为100 ℃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 ℃,所以每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25 ℃。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 ℃,相当于比测实际温度0 ℃时高出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1.25 ℃×20=25 ℃。
(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 ℃时,比实际的0 ℃低了6个小格,所以此时实际温度为0 ℃-1.25 ℃×6=-7.5 ℃;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 ℃ 时,比实际的0 ℃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此时实际温度为1.25 ℃×94=117.5 ℃,故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