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昆虫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昆虫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20: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2节 昆虫
一、课程背景
1、面向七年级的学生
2、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11章第2节
3、课前准备:⑴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⑵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昆虫的结构、习性等。
二、设计思路
《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生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每种生物具有能够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同时《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对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描述,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条件,逐步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1)与同学合作完成对昆虫的观察。
(2)在对昆虫图片资料的查询和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虫),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
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蝗虫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观察蝗虫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学法:采用收集整理资料、阅读观察、讨论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昆虫课件
五、教学思路: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出示相关的昆虫谜语 集体朗读谜语并说出谜底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新授 五 彩 缤 纷 的 昆 虫 播放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回答:(1)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昆虫?(2)它们的足有什么特点?翅有什么作用?(3)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明确:昆虫类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已记载的种类约有100多万种,分布十分广泛。 学生认真观看大屏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师提出的有关视频中出现的昆虫的特点。 归纳:昆虫的翅可以扩大分布范围;加快飞行速度;逃避敌害;求偶、觅食、寻找产卵和越冬场所。 共同特点: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2对翅。 仔细观察并辨认图片中的昆虫,描述它们的特点,找出共同特征,并互相评价。 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授 认 识 昆 虫 1、幻灯片展示第84页图12-7、选择几种昆虫的图片进行展示。 2、问题:①说出它们的名字。②向同学介绍你熟悉的昆虫的习性。 思考问题,大胆的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问题的设置体现了层次性,给那些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更多的机会。
自主探究 蝗 虫 的 结 构 (1) 1、结合85页图12-9的有关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及问题: ①看一看,蝗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②数一数蝗虫有几对足?几对翅? ③找到它的单眼和复眼,单眼和复眼的数目各是多少? ④观察蝗虫的口器。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依据步骤,进行自主探究。 2、观察蝗虫的图片,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收集处理各种信息。 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基本技能,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 蝗虫的结构(2) 1、教师做为平等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要对交流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把握导向,适时鼓励。 相互交流完成对蝗虫结构的理解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课堂学习 蝗 虫 的 结 构 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口器”图片 明确:由于昆虫的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昆虫的口器也有不同类型。 2、探究“气门”的作用 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课后继续探究蝗虫的气 门。 通过问题的探究、讨论,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蝗虫
总结 昆 虫 的 共 同 特 征 给出讨论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给你一个不知名的小动物,如何准确判断它是不是昆虫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课件展示: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分组讨论:判断昆虫的依据.并归纳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1、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跃了课堂气氛。
自主学习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自主学习第86页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相应的内容,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初步形成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的科学态度。
归纳小结 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看待事物,用辩证的、发展的观念分析事物。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1、修正自主探究过程中的各 自观念。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小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知识巩固 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思考,完成练习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知识的延伸。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昆虫
一、 五彩缤纷的昆虫
头部
二 、观察蝗虫 胸部
腹部
有益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为主线开展的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首先为探究性活动创设了情境,如交流收集到的昆虫资料、图片,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思考,在提出问题中激发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能获得情感体验,能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他们从多种多样的昆虫形态特征中概括出基本特征。
在教学环节上,特别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在处理收集资料上,由学生收集的简单常见的到老师展示的有关昆虫足、翅的特点、作用等;在观察昆虫图片时,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仔细认真辨认,进而能确定并归纳。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问题上,结合昆虫是农林害虫这一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上,让学生明白:害虫之所以有害,也与人类破坏了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关。如昆虫一般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只是由于天地(鸟类和蛙类)的存在才限制了其种群的数量,如果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如干旱)就导致了蝗灾。同样的道理,其他昆虫也都可能成为“害虫”,不仅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附录:
归纳: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2对翅.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 酿蜜 ②家蚕吐丝③ 传粉 ④ 做工业原料 ⑤ 地鳖虫可
做药材 ⑥ 作动物饲料 ⑦ 作食品
有害:①农林害虫 ②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