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20: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及其关系以及“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 2.尝试根据动植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类,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依据。 3.对周围生物感到好奇并产生兴趣,对所处的自然环境给予关怀。
重点难点 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学、道具辅助展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新闻视频, 引发思考:如何快速在众多商品中选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
过渡: 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有许多种?如何才能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哪一种生物呢?我们也有必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新授内容: 一、尝试分类 1.展示8种常见生物的图片,选择某个分类角度,小组合作,尝试分类。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过渡:正因为习惯的分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对众多的生物进行更科学更严谨的分类就势在必行。 二、尝试科学分类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分类的依据、等级及“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分享交流。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分类等级,及其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和共同特征的变化规律,从而更进一步认识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物分类的依据及各大主要类群。 4.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给动物分类”,展示交流。 5.师生共同对植物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尝试分类 交流分享 自主学习 交流分享 共同提升 了解分类等级 自主学习 分组合作 共同提升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 分享收获
拓展延伸: DIY——给校园植物挂牌 课后利用手机APP如“形色”认识植物,尝试制作校园植物挂牌
板书设计 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分类 二、科学分类 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亲缘关系) 分类等级:界(最大)、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
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进行沟通,生生之间有合作学习,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后的教学可以多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课上分析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