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4 唐诗三首
第六单元 哲思仁心
课前预学篇
课中研学篇
重
罥
坳
敕
叱
壕
逾
戍
妪
多么
防守
最近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高
狠心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灰白
掉转
吆喝
挂
同“值”,价钱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A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
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车
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
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趾高气扬(横冲直撞)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泰
》
目录
名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现河南巩义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
圣”。代表诗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背景资料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领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春天,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为了挽救危局,唐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四处抽丁,
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亲眼看见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
重灾难,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原文
全文精释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
出门应付。
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
何苦!
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列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
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
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
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
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孙。有孙丹未去,出入无完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内容主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石壕吏》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了官吏
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思想感情:对战争给人民带
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残暴行径极度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