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 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点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理解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推测松脂球和琥珀的形成过程的依据。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自主随文认读。本课生字以形声字居多,如,“琥、珀、嗡、脂、拭、渗、俯、埋、澎、湃”,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强化学生识记。“珀”与“湃”可以通过与“伯”“拜”进行辨析识记。教“脂、拭”时,可通过换偏旁的方法,分别与“指、试”进行比较识记。教“番”时,要通过加偏旁,组成“播、翻、潘”等字,并通过组词来辨一辨。“埋”字可结合字形,用类似“东西土里埋”这样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
本课的会写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让学生辨析一些形近字,如,“拭”与“试”、“晌”与“响”、“挣”与“睁”。“拭、挣”都有提手旁,“划、刷、测”都有立刀旁,可以归类指导写好提手旁、立刀旁。对于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如,“番”字的上半部分不能写成“采”,“辣”字左半部分“辛”的竖要变成竖撇。
阅读理解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的角度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默读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理解课文中关于松脂球形成以及松脂球变成化石的推测。松脂球的形成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理解这部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比较“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段落在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课文表达的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细细品读相关的语句,如,文中描写小苍蝇的语句所用动词的妙处,从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积累运用
积累课文中表达生动、形象的语句。初步了解写文艺性说明文,要注意用词准确,描写富有画面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搜集琥珀的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揭题,质疑激趣
活动1导入新课,看图质疑
1.导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大诗人李白《客中行》中这两句诗,以轻快、幽美的笔调,歌颂了兰陵美酒。著名的兰陵美酒,带着醇浓的芬芳,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透彻。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然流露出来了。此刻,你一定非常想知道琥珀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色泽,才能让大诗仙如此赞誉。请看大屏幕。(播放琥珀图片)
2.针对看到的图片,大胆质疑。
(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琥珀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3)琥珀都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2介绍琥珀,提示课题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说对琥珀的了解。
2.教师补充介绍琥珀。
课件出示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形成时间非常长,需要几万年。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琥珀浑然天成,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中最贵重的品种是包裹着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以昆虫清晰、形态栩栩如生、质地上乘、个体大、数量多为最佳。
3.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一个关于琥珀的故事。说起来,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4.板书“琥珀”,齐读课题。
5.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主要作品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琥珀》一文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前指导学生欣赏各种琥珀照片,激发学生对琥珀这种神奇的化石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标记出不理解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词:
(1)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活动2检测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挣扎 一番 埋在 澎湃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如:“珀”不读pè;“埋”是多音字,在“埋在”中读mái,不读mán;“脂、拭、渗”是翘舌音。
3.指导读准必会多音字“扎”。“扎”在“挣扎”中读zhá。“扎”还有另外两个音zhā和zā,读zhā时,可以组词为“扎实”;读zā时,可以组词为“包扎”。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换一换。熟字换偏旁,如:
珀——伯 脂——指 拭——试 渗——惨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如:
琥=虎+ 埋=里+
(3)借助偏旁,学习生字。
①“琥、珀”都是王字旁,“王”与什么有关?根据偏旁猜一猜“琥珀”是什么。
②“渗、澎、湃”都是三点水,都与水有关。
③“拭、扎”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5.我会写好字。
(1)观察生字。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吼 脂 拭 划 晌 辣 渗 挣 埋 刷 测 详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大部分是左窄右宽的;“划、刷”左宽右窄。观察这些字的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3)重点指导学生书写上下结构的“餐、番”:
餐:笔画多,注意上半部分字形要写对。以竖中线为中心,上半部分的“又”要写得小,捺画变成点;下半部分的“食”要稳稳当当地托住上面的两个部件。
番:上下结构,上面是“”,不要写成“采”;“”的竖和下面“田”的中竖要对齐,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6.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约莫:大概。
飒飒:形容风、雨声。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火烫着一样。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文中指根据看到的琥珀的外观形态对其形成过程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 生字词教学在中年级依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从中年级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字词的问题。教学中通过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有效地识记生字。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活动1默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选代表在班级汇报。
3.学生归纳: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活动2根据时间,感悟情节变化
1.浏览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2)一个夏日。
(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4)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2.根据时间的变化,说说发生了什么。
(1)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2)在一个夏日里,蜘蛛刚想捕捉苍蝇,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海水把森林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又是几千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人们可以根据琥珀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3.出示问题: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发现?
(1)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反馈交流:琥珀的形成——第2~12自然段。琥珀的发现——第13~17自然段。
4.快速读第2~12自然段,思考: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1)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天气炎热,适合松脂融化)。
(2)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3)很长的时间(松脂球埋在泥沙下面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最后变成了化石)。
(4)地壳变化(海水的迁移)。
5.快速读第13~17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发现的过程。
点拨:渔民父子两人走在海滩上,儿子挖出了脚下沙里的硬东西,父亲告诉孩子那是琥珀。
6.总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来的。这样,能让我们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领会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为深入阅读作好必要的准备。
板块四 学习课文,了解琥珀的样子
活动1自读感悟,初识琥珀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琥珀的句子,读一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样子。
课件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朗读句子。
活动2深入学习,认识琥珀
1.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有趣的琥珀等)
2.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理解“推测”。说出近义词:猜测、推断。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人们根据怎样的线索可以推测出几万年前发生了什么呢?
(因为能清楚地看到两个小东西,并且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显然是经过了挣扎。)
设计意图 教学中可出示琥珀图片,借助图片来了解琥珀的样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进一步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总结:作者围绕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详细情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琥珀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并能说出作者进行推测的依据。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活动1复习生字,朗读词语
课件出示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淹没 挣扎 成千上万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
1.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活动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琥珀的样子。作者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那么,几万年前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琥珀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穿越到几万年前的那个夏日,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2.板书课题:琥珀。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板块二 合作交流,了解琥珀的形成
活动1小组合作,了解起因
1.小组合作,阅读第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蜘蛛和苍蝇是怎么被包在琥珀里的。
2.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课件出示 在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被松脂的香味吸引住了,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有个蜘蛛爬过来,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就滴下来,刚好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它们挣扎了一番,最后不动了。
活动2结合活动卡,学习交流
1.结合活动卡,自主学习。
活动内容 读第2~12自然段,说说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条件。
阅 读 理 解 读了课文,你对琥珀的形成一定有所了解,你认为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条件?请写一写。
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活动卡。
(1)小组合作,圈画出关键词句。
(2)完善学习活动卡。
3.交流汇报形成琥珀的条件:松脂滴落,深埋在地下,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根据回答板书:松脂球 化石(琥珀) 时间漫长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因为琥珀是由松脂形成的,而松脂渗出需要很高的温度。由此推测,这是在夏天的中午,天气比较热,温度比较高。)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因为琥珀里有小苍蝇和蜘蛛,所以推测出是蜘蛛正要吃苍蝇的时候,滴落的松脂把它们包住了。)
5.小结:科普类的文章语言严谨,作者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进行推测,而是合理进行推测。(板书:合理推测)除了这两处,还有哪里也是合理推测呢?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在海边的泥沙里发现了琥珀,由此推测,在漫长的岁月里,海水把森林淹没了。)
6.齐读第2~12自然段,体会语言的严谨、推测的合理。
活动3品析语句,体会生动
1.请再读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写得特别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语句,写下感受。
3.汇报交流。
(1)描写苍蝇的句段。
①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连串写苍蝇动作的词。
课件出示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点拨:圈画出描写苍蝇动作的词语。(展开、飞舞、穿过、飞进、停、伸、掸掸、拂拭。)
提问:你感受到的这只小苍蝇的生活是怎样的?(快乐、悠闲、自在、自由等。)
③引导交流:为什么要把苍蝇写得这样悠闲快乐?
点拨:此时写出小苍蝇的悠闲快乐,为后文中它未察觉蜘蛛的逼近做铺垫。
(2)描写蜘蛛的句段。
课件出示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①引导学生体会“慢慢”“小心”“沿着”等词,感受气氛的紧张。蜘蛛小心翼翼地接近,一心想吃掉小苍蝇。
②引导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③引导思考:这样写蜘蛛好在哪里?
(3)品析文中其他写得生动的语句。
预设: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点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松脂。(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
“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这里的想象合理生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表达的生动,从而对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有更深入的感受。与此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鉴赏品析中积累语言。
板块三 总结回顾,复述课文
活动1回顾总结,质疑交流
1.总结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阅读这篇科普作品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活动2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1.这是一个生动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故事。谁能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注意把琥珀的形成过程说得清晰、生动。
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故事,重点练习复述“经过”的部分。
“经过”部分要点:
(1)抓住小苍蝇的动作:展开、飞舞、穿过、飞进、停、伸、掸掸、拂拭。
(2)抓住蜘蛛的动作:慢慢爬、划动、向下爬……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总结回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的方法,并迁移运用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上网搜集其他琥珀的照片,挑选一幅来进行合理推测,写一写这块琥珀的故事。
2.汇报交流,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的理解,并迁移运用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琥 珀 3~5分钟
活动内容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练习。
读了课文,你对琥珀的形成一定有所了解,你认为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条件?请写一写。
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思考: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描述。
2.作者用生动的语句把科学知识写得活泼有趣,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再和同学交流交流。
3.学习小组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根据同学的意见补充自己填的内容。
4.集体交流的时候要大声地说出自己填写的内容。
学生课前预学案
琥 珀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借助工具书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琥珀( ) 松脂( ) 划动( ) 渗出( ) 俯身( ) 澎湃( ) 挣扎( ) 推测( ) 2.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约莫 翻腾 柔嫩 冲刷 猛烈 详细 (1)外面的风( )地吹着,似乎要掀翻整个世界。 (2)春天,柳树( )的枝条随风摇摆。
《琥珀》一文中,作者通过合理的________,具体描写了一块里面包裹着一只________和一个________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本文作者柏吉尔的资料。
1.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