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03 17:38:53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歌词“画了一个圈”,“圈”指的是哪个地区?
“崛起座座城”在地理学中是指什么过程?
在你的印象中,珠江三角洲大致在哪里?包括哪些城市呢?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能够说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材料分析并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条件。
3. 根据材料,列表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能自主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4.收集、整理材料,能够归纳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对策。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广东9个地级市,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阅读P74: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著名的侨乡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总结东莞工业化成长的过程:
改革开放 工业化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 通过联系图,说出工业化是如何促进城市化,并说明当地城市化的动力。 2 总结归纳,构建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模式。外资企业建立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读图,讨论:
珠三角地区在城市(数量、规模、趋势),
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外来人口、年龄结构),
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国家优惠 政策相互促进推 动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
特区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二、对外开放的前沿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表格: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思考: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何特点?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工资差别很大。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多倾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如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以及电子电器装配、玩具制造等。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地位,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区位条件1、读图,试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角度分析珠三角地区的区位条件。
2、解释这样的区位条件和当地侨乡的形成有无关系?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紧靠香港、澳门和东南亚。2 .区位
 因素3 .政策
 因素4.人文
  因素纬度位置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便利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例1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答案:B 例2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C 活动A、CDA、区位 B、对外开放政策
C、侨乡 D、国际经济环境根据填表结果,你认为珠三角80年代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对外开放政策活动3:结合资料,就地理环境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谈谈看法。 为什么我国选择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发,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读图思考: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分几个阶段?
2、199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特点和原因有哪些?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主导产业工业化进程②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城市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珠三角成为我国城市分布
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1990年以前)(1990年以后)资料:
20世纪80年代初李安民一家从老家豫北地区来到珠江三角洲开始新的生活。一开始,他与当地农民一样从事蔗基鱼塘农业生产。之后几年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1988年,李的儿子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当地的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数百名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20世纪90年代,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李的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由于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家的房子被拆迁,现在,李安民一家住在新建的公寓中。注意材料,分析当地发生了哪些的变化?1.蔗基鱼塘→蔬菜花卉
2.人口迁移(从内陆—沿海)
3.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4.农房→公寓--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城市化1.关键句——李安民儿子19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
(1)按照珠三角的工业化进程,李安民儿子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这一阶段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哪一阶段?在什么时间段?
(2)按照分类,箱包厂属于什么性质的工业?类似的还有什么工厂?
(3)为什么这一阶段珠三角能吸引大量外商、外资?
(4)为什么这一阶段珠三角发展了箱包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5)总结珠三角工业化起步的有利条件,并研究哪一个是最关键的因素。 2. 关键句——李安民的儿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了一家电子厂。
(1)此时属于珠三角工业化的哪一阶段?
(2)为什么他要事先经过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3)他为什么要跳槽至电子厂?
(4)为什么电子厂比箱包厂的收入能更高?
(5)本阶段,以电子厂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箱包厂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珠江三角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不利因素?
(7)由高新技术产业取代轻纺工业,体现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那么,推测李的儿子原来所在的箱包厂何去何从?在原地,还是迁移?若搬迁,迁往何处?
科技力量不足珠三角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和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分别有什么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
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高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阅读以下案例,讨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思考:
通过高一有关《城市化》内容的学习,我们大家了解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不会在珠三角地区出现呢?如果处理不好,会对该地区有怎样的影响?(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思考:20世纪90年代…………变化?试分析其原因?资料一: 央视《经济半小时》2007年12月11日报道:昔日繁荣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日子随着“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而越来越难过。不少中小型加工厂倒闭,或者迁移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
民工荒不只是简单的劳动合同法的问题,更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的反映。那些技术含量低、规模不经济、只会依靠挤压劳动者待遇来获利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民工荒中淘汰出局。材料二:2004年统计,广东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5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0.8亩的警戒线。1997年以来,全省平均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高达50万亩以上;同期广东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消耗土地5.09万亩;不少地方已面临有项目、无地可用的严重困境。 资料三:
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盲目的土地、项目、龙头之争影响了珠三角整体竞争力。除了高密度的机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产业结构也日渐趋同。 恶斗的结果,便是整体力量的削弱,区域竞争优势大打折扣。但珠三角整合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其间的经济利益协调。 材料四:
从1978年到1998年的短短20年,珠三角的城镇密度增加了至少10倍以上。从超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数量构成看,珠三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级别呈1:6:5:20,而长三角是1:3:4:4.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3、大中城市数量过少,并且在发展过程中
未能发挥应有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各自为政,小城市过于密集,由此增大了城市建设成本,使城市规模效应减少。1、城市规划和管理落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不够明确。2、 由于缺乏宏观规划和指导,城市功能定位模糊,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较差。珠三角国道省道“市街化”
“一字长蛇阵”现象材料五:城中有村,村里有城,
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严重的灰霾使市区能见度差
汽车白天也要开灯行驶 材料六:去年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酸雨频率达45.4%;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越来越突出;开山采石造成的山体裸露不时可见,一遇晴天,则灰尘漫天等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问题3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1 、大量占用耕地2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4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5 、环境污染严重(珠江水质恶化、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6 、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其他问题:讨论: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路在何方? 分组讨论珠三角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问题解决措施。请说出一些广东省名牌产品 广东美的电饭锅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步步高 语言复读机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顺德万和电器有限公司 万和燃气炉具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海天酱油
广东熊猫日化用品有限公司 拉芳洗发露 广州市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 好迪精华素系列洗发水 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 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同的历史时期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都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原因?能源缺乏
重工业基础薄弱
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1.产业结构调整:
广州加快中心城区产业调整,科学划分调整优化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严格控制区域,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中心城区,集中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会展、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核心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各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区功能布局,促进中心城区产业优化升级。在南沙,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志。其关联度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性强对策2——加强规划与管理对策3——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解决措施1、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案例 珠三角区域统一规划路网建设,尽快实现“1358”交通网。
要致富,先修路。“1”是指大珠三角范围内任何地方一小时到达;“3”指广东省内三小时到达;“5”指大华南范围内5小时到达,半天实现往返;“8”是指在泛珠三角范围内8小时到达,当天可以往返。 水系治理:
  继续加大治理水环境力度,今年内全面推进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四大污水分区管网系统。加快对市内河的整治、综合治理。
城市绿化:
针对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较少的现状,扩大中心城区绿化。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大型城市绿化广场和标志性绿化景观。同时,要加快建设森林公园、重点林区和流溪河防护林带,完善北部生态通道。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2、对策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课后探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请你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分析一下长江三角洲工业化是怎样带动城市化的发展的?如:工业化:
第一阶段:资源密集型----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第二阶段:(以煤炭工业为中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吸收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
第三阶段:技术密集型
城市化:煤炭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区域对比——豫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根据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两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差异的原因。(2)与珠三角相比,其工业化发展所欠缺了哪些条件?
(3)老李认为家乡充满希望,请根据资料分析豫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4)珠三角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和豫北地区分别有什么影响?
请设计一下,豫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该如何走?迁往豫北如何?资料:
本地区北靠河北省,南面黄河;东连山东省,西接山西省,承接东西、连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京广铁路通过,交通便利;距环渤海地区较近,有利于接受其辐射;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煤炭资源丰富。
本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水泥、花岗岩、钢铁生产基地。土地资源、水资源相对丰富;
水资源:豫北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本区。 农业资源:豫北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较好,是中国粮棉主产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知识结构珠江三角洲发


件工







程问


策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虽受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长期趋势。
区域一体化发展就是以大都市带、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或称之为大都市圈的经济一体化,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活动”1
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五个级别均有),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其他城市,是单核模型。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缺少规模巨大的“龙头”城市。以广州、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型。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合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发育完善、级配完整的密集城市带。
其中包括:特大城市1个(上海),大城市5个(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中等城市9个,小城市20多个。
不同等级的城市各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这种等级规模结构既有利于核心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城市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活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活动”2
从两方面考虑:上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创造巨大的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活动”3
南京应呼应上海,辐射周边。一方面担当传递上海辐射的作用,另一方面南京要依靠江苏形成新的辐射。
首先,要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活动”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唐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例3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答案:C例4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双选)
A.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B.交通拥挤、住房困难
C. 有污染的工业布局不合理
D.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A D “思考”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