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四)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03 18: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四)
易错15 不能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易错分析 部分学生在做题时面对复杂的循环过程,不知从何入手;且在判断岩石时不清楚其转化顺序。
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
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3.要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尝试进行多种训练。
易错点16 不会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
【易错分析】 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岩层之间的切割关系。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岩层新老的判断: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易错点17 不能正确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易错分析】 出错的原因:(1)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2)对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清,不知道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有关陆地水体补给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可以帮你攻克难关:
(1)陆地各种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受积雪消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汛。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可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河流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
另外,要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及特点等知识。
易错点18 不会判读等潜水位线
【易错分析】出错的原因:(1)不知道在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判断地下水的流速,其实只要迁移地表水流速的影响因素即可;(2)立体感不强,对排水沟的位置判断错误;(3)不能分清图中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学习中要重点掌握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技巧,以下知识可以帮你提升技能。等潜水位线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一般绘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等高线类似。潜水位高低和地势起伏相一致,所以等潜水位线数值可以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1)潜水的流向及流速
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做下降运动,所以潜水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高处指向潜水位低处。潜水的流速与地表水流速类似,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的流速越快。
(2)潜水的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位数值之差。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埋藏越深,。
(3)水井位置的选择
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4)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排水沟应布局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排水沟应布局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水进入排水沟,排水沟要尽量与等潜水位线平行(因为地下水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方向流动的)。
(5)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若等潜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位低于潜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时,河水补给潜水。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给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由大到小作等潜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
易错点19 不能正确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雪线
【易错分析】出错的原因:(1)不能根据地图判断山地所处基带的自然带;(2)对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考虑不全面。
在学习中要重点掌握有关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相关知识:
(1)基带:基带是指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也就是垂直带下部的起始带。即山地自然带的基带应该和其所在水平位置具有的自然带类型相一致。一般来说,山地所处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山地垂直自然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特征。例如,赤道处山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都具有全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自然带则具有季风气候特色。
(2)自然带的排列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但由于山地坡向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一般来说,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为基础;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水分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大。
(3)自然带的数量: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就愈复杂,数量愈多。 对同一山体而言,由于坡向带来的条件的变化,自然带数目也有变化。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其南坡纬度偏低,是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和降水条件都比北坡好,因此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而我国的天山,由于其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其北坡由于受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影响,相对湿润,自然带数目比南坡多。
易错点20 不能灵活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因不知道不同海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出错;认为暖流流经海区的海水盐度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而忽视了该规律的前提是“同纬度海区相比”。
学习本知识点应重点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以及不同海域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影响海水的气候因素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因为降水使海水稀释,而蒸发使海水浓缩,所以在外海和大洋,影响海水盐度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
(2)洋流: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3)入海径流:大量来自陆地的淡水汇入,对海水起稀释作用。因此,陆地河流淡水汇入也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之一。由于许多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因此雨水的季节变化会造成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而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造成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
(4)高纬度海区由于海水有结冰与融冰现象,同一海区会呈现冬夏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冬季温度低,海水结冰,盐度偏高;春季以后海水融冰,盐度偏低。
(5)海域封闭程度可以影响该海区与外界的水体交换,海域越封闭,其海水与外界海水的沟通越少,则其盐度就越高或越低,如波罗的海和红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