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隋的统一
2.了解科举制度
教学重点:
1.隋的统一与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
1.科举选官制度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2.隋灭亡的原因。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前秦、秦、汉,横跨近700年。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历经近400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在经历了400多年的分裂后,必将再一次迎来大一统。那又是谁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呢?
新课导入
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隋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人物春秋
合作探究一
1.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并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有什么影响?隋文帝为何能完成大一统?
时间
589年隋统一南北。
影响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原因
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等等
合作探究二
2.请阅读教材P2“相关史事”,思考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表现有哪些?原因有哪些?
表现
①人口激增;②粮仓充盈;③垦田扩大。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原因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二、开通大运河
江南北国脉相牵,
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
大河头尾是家川。
——《七绝·大运河》
史料链接
知识拓展
济
永
渠
邗
济
通
沟
江
南
河
渠
608年
605年
605年
610年
涿郡
长安
洛阳
余杭
江都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 700多千米。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合作探究一
1.如何理解“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确实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合作探究二
2.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图说历史
知识拓展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目的:破除贵族垄断官吏选拔权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官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
加强皇帝选官权力,(统治者)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人民)
同时也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
图说历史
合作探究一
1.开创科举取士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制度在隋朝的是如何产生的呢?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产生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隋炀帝时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合作探究二
2.开创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影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看重门第,而是看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合作探究二
2.开创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影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看重门第,而是看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四、隋朝的灭亡
图说历史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人物春秋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隋炀帝本人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与结果。秦、隋二世而亡,我们有何启示?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结果
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时间
618年。
结果
人民是政权稳定的根本,统治者只有对人民实施仁政,才能使统治更加牢固。
课堂小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重新完成统一。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习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 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1.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它的开凿源于哪一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A
课堂练习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C
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4.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