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晏子使楚 授课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班 级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导入 故事导入。
自主预习 (1)借助工具书了解晏子及《晏子春秋》。(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方法指导(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多。翻译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可译为“将要出使楚国”。(2)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 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用这样的意项。“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是代词“其”(它们)和名词“实”(果实)的连用。现代汉语中的“其实”,通常是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承上文而含转折)。(3)注意通假字。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本课中的“曷”(同“何”)“熙”(同“嬉”),就是通假字。古书多用通假字,多掌握一些通假字,对阅读文言文大有益处。
合作交流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实词。(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 (1)晏子将使楚( )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4)王曰:“何坐 ” ( )(5)吏二缚一人诣王( ) (6)晏子避席对曰 ( )(7)圣人非所与熙也( ) (8)吏二缚一人诣王 (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可以在空白处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 (1)楚王闻之( ) (2)何以也( )
批注 合作交流 (3)缚者曷为者也( )(4)齐人固善盗乎( ) (5)人楚则盗( )3.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整理列举在下面)。4.翻译以下句子,并能翻译全文。(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反馈点拨
检测评价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1.方( )2.坐( )3.徒( )4.固(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