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专题专项突破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专题专项突破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2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2022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姓名:班级:
【专项练习】
1、阅读,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 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 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的原因。
迁居地 迁居或定居原因
第一迁 近墓地 ①
第二迁 ② 常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第三迁 学宫旁 ③
(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
2、文言文阅读。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②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3、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 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2)探究:文中“之”共出现五次,请说说 “之”在下列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①而置之其坐:
②至之市:
③而忘操之:
④反归取之:
4、阅读理解。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①能克②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 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 ①曷:何,怎能。 ②克:胜任图。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父亲与儿子各认为米是从哪来的。
5、文言文阅读。
李惠断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问众人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众人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 ①藉(jiè):垫,衬。 ②惠:即李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同释重担息树阴:
②置羊皮:
③使争者视之:
④负薪者: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惠 令 人 置 羊 皮 席 上 以 杖 击 之 见 少 盐 屑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薪者(……的人) B.以杖击(用)
C.各言藉背之物(的) D.使争者视之(盐)
(4)李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羊皮的主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6、文言文阅读。
终身食鱼
西汉 刘向
昔者,有馈①鱼于郑相者②,郑相不受。或③谓郑相曰:“子嗜④(shì)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⑤不受鱼,受鱼失禄⑥,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 ①馈:赠,或以食物送人。②郑相:郑国的宰相。③或:有的人。④嗜:喜欢或特殊的爱好。⑤故:所以。 ⑥禄:指古代官吏的薪金。
(1)这则文言文的主要人物是。
(2)写出下列句子的句意。
①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句意:
②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句意:
(3)读完这则文言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7、文言文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否则。比方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若令:假如。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瞳子:瞳仁。
(1)结合所学知识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尝: 戏:
否: 明:
(2)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句子。
(3)阅读短文说一说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4)回顾所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你认为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学习了王戎和徐孺子的故事,说一说这两个故事给你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8、文言文阅读。
神童庄有恭①
粤中②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③,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④非凡, 因指厅事⑤所张画幅而命之属对⑥,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 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②粤中:地名,庄有恭的老家。③署:官署,衙门。④神格:神态与气质。⑤厅事:大堂。⑥属对:对对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幼有神童之誉:
②家邻镇粤将军署:
③将军方与客对弈:
④因指厅事所张画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
②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3)庄有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分析。
9、课外短文阅读。
晋平公问祁黄羊①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②,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③?”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④,平公又问祁黄 羊曰:“国无尉⑤,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 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⑥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令。③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④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⑤尉:军事长官。⑥举:举荐。
(1)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的人分别是和。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午非子之子邪?”中的两个“子”指的是同一个人。( )
②“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午非子之子邪?”这两个句子都是反问句。( )
(3)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国人称善焉”的原因。
10、阅读理解。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 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
(1)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 渴甚:
吾: 或: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许衡是个怎样的人。
11、古诗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①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 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④ 虎之食人,必先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注释] 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②浣衣:洗衣服。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意:估计,推断。 ⑤被:施加。
(1)对“虎熟视久之”的“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熟 B.熟悉 C.仔细 D.深:酣
(2)对文中画线句子“二小儿戏沙上自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孩老二嬉戏在沙滩上,且神情不紧张。
B.两个小孩玩沙很开心,胆子很大。
C.两个小孩还是神情如常的在沙滩上嬉戏玩耍。
D.排行第二的小孩游戏在沙滩上,胆子很大。
(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的“之”指的是老虎( )。
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B.虎熟视久之 C.虎之食人 而不惧之人
(4)苏轼借这篇文言文,要赞赏的勇气是( )。
A.勇往直前 B.无知者无畏
C.敢作敢为 D.初生牛犊不怕虎
12、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暮: ②闻: ③善:
(2)本文题为《师旷论学》,那么“论学”的核心句是哪一句?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
(3)师旷论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①孟子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集市旁
③孟子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
(2)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 译文: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 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提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题(1)考查学生文本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文中“常嬉为墓间之事”“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可知答案。
题(2)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读全篇,孟子母亲认为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很重要,正如我们所熟识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讲的一致。
2、(1)C (2)D
(3)①(如果)你把玉石给我,(那么我们)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
②(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它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
(4)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财的人。
【解析】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会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 己的珍宝。”
题(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此句意为:你把它给了我。若:你。
题(2)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根据文中子罕的话“我以不贪为宝”可以看出“子 罕以不贪财为宝”。
题(3)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①中重点的词有:若:你;与:给;皆:都。句子翻译为: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 宝了。
句②中重点的词有:故:所以。之:宝玉。句子翻译为: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题(4)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根据文中子罕的言行可知,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
3、(1)①量。 ②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寸。
(2)①脚的尺寸 ②到,往 ③脚的尺寸 ④脚的尺寸
【题目解析】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题(1)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可先说出 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①“先自度其足”的意思是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所以“度”的意思是量、测量。②“吾忘持 度”的意思是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所以“度”的意思是尺子、尺码。
题(2)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难度较大。①“而置之其坐”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的尺寸”。②“至之市”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到,往”。③“而忘操之”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 的尺寸”。④“反归取之”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的尺寸”。
4、(1)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
(2)父亲认为米是从田中来的,儿子认为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解析】 译文:齐国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财产无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甚是蠢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导他们。一天,艾子对他们的父亲说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不通事务,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 务呢?”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 愿承担造谣的罪名。”富人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 是从布袋里取来的。”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真是愚笨!难道不知道米是 从田中来的吗?”艾子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愚不可及的儿子。”
题(1)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敏:聪明;多能:多种本领。故答案为我的儿子,聪明 并且具有各种本领。
题(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从原文中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 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可知答案为父亲认为米是从田中 来的,儿子认为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5、(1)①休息 ②放 ③看 ④背
(2)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D (4)李惠通过让人拷打羊皮,就找到了羊皮的主人。
【解析】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 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题(1)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相应的释义即可。
句①“同释重担息树阴”意思是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所以“息”的意思是休息。句②“置羊皮”意思是把羊皮放在席上面。所以“置”的意思是放。句③“使争者视之”意思是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所以“视”的意思是看。句④“负薪者”意思是背负着柴的人。所以“负”的意思是背。
题(2)考查的是节奏的划分,结合原句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 击之见少盐屑”意思是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所以节奏划分应该是: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题(3)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结合语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D项,“使争者视之”意思是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羊皮。所以“之”是指羊皮。
题(4)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主旨进行分析,李惠找到主人的方法就是用了一块羊皮来寻找,结合例文内容来概括,可以写成李惠通过让人拷打羊皮,就找到了羊皮的主人。
6、(1)郑相
(2)①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②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3)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不应该贪图小利,不要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芝麻,眼光要长远。
【解析】译文: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 接受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当时的人都赞扬郑国的宰相。
7、(1)尝:曾经 戏:玩耍、嬉戏 否:不 明:看见
(2)画线句: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徐孺子并未从正面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样更具体。
(4)徐孺子是一个聪明,思维活跃而不死板的孩子。
(5)我们从小就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解析】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8、(1)①声誉、美誉 ②邻近 ③适逢、正巧 ④张贴
(2)①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 ②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
(3)面对将军的刁难,他从容应对,体现了他的勇敢与自信;将军出上联,他不慌不忙地 对下联,突出了他的沉稳机智。
【解析】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天) 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见他神态气质与众不同,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题(1)考查的是对加点字的解释,注意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辨析。根据词语的语境 特点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句①“幼有神童之誉”意思是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所以“誉”的意思是声誉、美誉。句②“家邻镇粤将军署”意思是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所以“邻”的意思是邻近。句③“将军方与客 对弈”意思是将军正在和客人下棋。所以“方”的意思是适逢、正巧。句④“因指厅事所张画幅”意思是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所以“张”的意思是张贴。
题(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的含义,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句①中“方”的意思是正在,整句话的意思是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句②中“对”的意思是对对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
题(3)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译文进行理解。首先明确全文的意思,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庄有恭是一个从容、聪明、勇敢的孩子,注意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
9、(1)解狐 祁午
(2)①× ②× (3)①祁黄羊做事以国事为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②祁黄羊做事公平公正,毫无私心。
【解析】 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担任合适?” (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全国人都称赞任用得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 (他)推荐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举荐家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公正无私了。”
题(1)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定位能力。结合“解孤可”“对曰:’午可’”分析出祁 黄羊向晋平公举荐的人是解狐、祁午。
题(2)考查古文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句式的掌握。根据对语句在文言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语句分析判断即可。句①第一个“子”是对男子的称呼;第二个是指某人的儿子。句②前 句是反问句,而后一句是否定句。
题(3)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理解整篇文言文所想内容,结合祁黄羊的人物形象和向 晋平公推举人才的行为进行分析概括“国人称善焉”的原因。
10、(1)尝:曾经 渴甚:非常渴 吾:我 或:有的人
(2)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3)自尊、自爱,保持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
【解析】 译文:许衡字仲平,是怀州的河内人。他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今河南孟西县),当时非常口渴。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 如常毫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回答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题(1)考查文言文中对字词的解释,这类题要先理解文意然后结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进行 翻译。
题(2)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这类题要结合文意对其先进行意译的理解然后结合直译的方法 推敲出完整的含义。“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的意思应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题(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文章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 形象,看看文章通过事件要表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是品质特点。如:从“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中可以看出许衡是一个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的人也是一个有内在修养的人。
11、(1)C (2)C (3)A (4)D
【解析】译文:忠、万、云、安这些地方老虎很多。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 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 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 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 地方!
题(1)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 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虎熟视久之”的意思是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熟”的意思是仔细。
题(2)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二小儿”的意思是两个小孩,“自若”的意思是神情不紧张。“二小儿戏沙上自若”的意思是两 个小孩还是神情如常的在沙滩上嬉戏玩耍。
题(3)考查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 进行分析得出答案。A项“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意思是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之”指老虎。B项“虎熟视久之”意思是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之”指他们(孩子们)。C项“虎之食人”的意思是老虎想要吃人的时候,“之”指想要。D项“而不惧之人”的意思是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之”结构助词,的。
题(4)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刚出生的小牛不知道害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什么都不怕。苏轼借这篇文言文,表达了对“初生牛犊不怕虎”这 种勇气的赞赏。
12、(1)①晚 ②听说 ③好
(2)核心句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概括起来就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3)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解析】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 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在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说得好!”
题(1)考查字词解释。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 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句①“恐已暮矣”的解释为:恐怕已经晚了。“暮”的解释为:晚。 句②“臣闻之”的解释为:我听说。“闻”的解释为:听说。句③“善哉”的解释为:说得好。“善”的解释为:好。
题(2)考查文言文的核心句。“核心句”就是“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 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本文的核心句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青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告诉我们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而我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题(3)考查文言文的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疏通文意, 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文章讲述了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 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 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师旷论学的道理告诉我 们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意思对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