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课标要求: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01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时期 变化 材质 趋势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石、木、蚌(耒耜)
青铜器农具(数量少)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铁农具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
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石、木头、骨头
青铜器
铁
生产效率逐渐提高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
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
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耒
耜
镰
锄
犁铧
材质:
趋势:
石、木头、骨头等——青铜——铁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方式:
靠天吃饭无作为
开始主动参与
利用农具解放自己
人的作用的变化
人类使用工具解决生产问题,生产工具的进步促使了耕作方式变革。
刀耕
火种
石器
锄犁
铁犁
牛耕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2、灌溉工具的变化
时期 变化 趋势
原始社会末期
春秋时期
三国时期
唐朝时期
宋朝时期
明清时期
陶器
桔槔
翻车(马钧改进)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人力到自然力
灌溉工具日益复杂
灌溉工具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促进农业精耕细作对农业区域的扩大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推动性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3、畜牧业工具的变化
圈、厩、槽——饲养牲畜;
不少工具仍然在发挥作用。
豢养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喂马
捕捉动物
圈厩
马槽
弓箭、网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思考: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耕作工具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翻地的效率,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同样,灌溉工具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更多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02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时空 概况
古代中国 3万年前
新石器 晚期
汉朝
元朝
古代西方
1.纺织工具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提花机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材料。
纺织机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陶瓷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最 初
新石器晚期
中国南朝
唐 宋
(二)陶瓷工具的进步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防止粘连
制造陶器
制坯
防止污损坯件
定窑孩儿枕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淘泥
拉坯
修坯
捺水
画坯
上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冶金方式 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原料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战国以后出现大量铁农具范。
3.冶炼工具
土炉
锤
锉
坩埚
范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杜诗创制,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我国古代又叫“橐”。一座炉子用好几个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或“排橐”。用水力推动这种排橐,就叫“水排”。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03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劳作方式
劳作方式 特点 代表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春秋晚期前的劳作方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①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集中劳作;
(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具有强制性)
②生产力低下;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国家权力弱而割据势力强;
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奴隶集体耕作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
中古西欧的庄园
中国魏晋时期的坞堡
阅读教材p22,梳理农业劳作方式的分类。
图1:殷墟甲骨文中有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協田”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汉书·食货志》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材料一、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
学习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西欧庄园和魏晋坞堡形成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国情?
共同:政局动荡或王权衰落;自然经济
不同: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契约规范
魏晋,土地兼并和宗族血缘因素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家庭纺织
官府纺织作坊
民间冶金作坊
手 工 业 家庭式劳作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统治者进行管理
民营作坊 以作坊为场所集中生产
官营作坊 官府经营,集中生产 产品只供宫廷和官府使用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手工业劳作方式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