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昆虫(5)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第2节 昆虫(5)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09: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昆虫》
教学目标:
知识: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尝试完成“观察蝗虫”的活动;运用观察、讨论的方法进行交流,培养收集与处理信
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态:通过了解昆虫对于人类生活分为有益和有害两方面内容的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意义;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进行“观察蝗虫”的 活动,通过交流表达,总结得出蝗虫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蝗虫等各种昆虫实物标本。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讲授,练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 入】
通过观看动画片《黑猫警长》中“螳螂大战蝗虫”片段,引出问题“昆虫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新 授】
【活动一】讨论昆虫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学生通过分组举例的方式,分述昆虫对于人类生活有益和有害两方面的事例;
2.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归纳,总结得出昆虫对于人类生活分为有益和有害两方面;
3.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态平衡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活动二】观察讨论什么样的小动物是昆虫。
1.学生通过昆虫实物、图片,观察归纳,总结得出昆虫的结构特点;
2.通过知识反馈“考考你:下列小动物是昆虫吗?”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三】观察蝗虫。
1.通过观察、触摸等手段,了解蝗虫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外骨骼);
2.通过观察蝗虫的标本、图片、模型,认识蝗虫的结构特征(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分别认识);
3.以表格的形式总结蝗虫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构特点。
【知识拓展】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蝗灾?蝗虫为什么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危害?使学生初步形成
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课堂练习】见讲义
【作 业】
了解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与其食性之间的关系。(选做)
完成同步练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第二节:昆 虫
(
有益
) (
昆虫
) (
与人类关系
) (
结构特点
)
(
举例
)
(

气管
呼吸,
气管的开口“气门”在腹部
) (
有外骨骼适应陆地生存环境
) (
着重点
) (
蝗虫
) (
胸部有分节的3对足,
一般有2对翅
) (
有害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