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面上动物的多样性;初步了解动物的分类
2.了解家兔的外形及家兔的内部结构
3.描述家兔生殖,哺育的特点
4.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哺乳动物之间形态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观察活动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及早地建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说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练习投影片 相关内容的光盘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1.播放书本中六种动物的短视频。 2.设问:你们认识这视频中的小动物吗? 3.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些动物。 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学生认识视频中的动物
多种多样的动物 出示多种多样的动物图片。 设问,对这些动物,你有哪些了解,是否能说一说? 能否给这些动物初步分个类呢? 学生自主学习认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并简述图片上的动物。 学生说自己的分类:食肉/食草……最后也有学生可是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里,对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已有基本认知
观察兔子的外形 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以家兔为例,认识哺乳动物。 设问探究:作为最高级的动物,哺乳动物有哪些结构特征以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呢? 以家兔为例,认识哺乳动物,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顺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抓兔子的后颈。 图示家兔体图片,病给学生家兔实物,引导学生按照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来了解家兔,并思考家兔体表被毛的意义和家兔运动方式与什么结构有关。 学生观察家兔的外形和运动方式。 学生展示交流说一说家兔这些结构的功能,主要从分部、体表被毛和运动方式来讲述。 学生看图片和接触真实的家兔,进一步了解家兔的结构特征和其作用。 4.家兔运动相对较快,列举其他哺乳动物运动速度快慢案例。 对于家兔的运动方式,学生了解的比较多,然而对于家兔的体表被毛,则了解较少。
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 给学生提供浸制标本。让学生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提示学生注意保护好标本。 引导学生说一说家兔体腔的分部,并讲明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学生拿出材料包,对家兔内部器官进行贴一贴活动。教师巡视,并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展示,并由学生进行纠正。 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结构图和人体结构图的不同,主要是盲肠。 出示盲肠的结构图,设问:为什么家兔的盲肠会这么的粗大? 学生观察浸制标本,并参照书本内容认识家兔的内部结构。 学生完成贴图,并到黑板展示。 辨别出家兔和人体内部结构图的异同。 学生思考家兔盲肠粗大的原因。学生思考后或可说出与其食性有关,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 在已经学习过人体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对家兔的内部结构,比较容易接受。但在贴图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组织好纠正评价。对于盲肠的结构特点学生则能通过尝试较好理解。
家兔的生殖哺育方式 出示网络养兔大人的养兔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家兔的生殖方式。 出示家兔哺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兔的哺育方式。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家兔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学生观看家兔哺乳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家兔的哺育方式。 胎生哺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学生能够很快理解。
家兔的体温 出示家兔等多种动物的体温表格,让学生通过具体事实,了解哺乳动物的体温特点。(可以和自己的体温进行比较) 设问:家兔的体温恒定是如何维持的呢? 认真阅读表格,了解哺乳动物的体温特点,恒温。 学生可以猜测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体表被毛,心脏四腔,血液循环能力强。) 对于家兔的体温,只能用具体事实来讲解,讲解部分相关原因。因为具体原因还没有被证实。
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图片,完成后面的表格。 引导学生形成对哺乳动物的特征的总体认识 提问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生活在地面上? 是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 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哺乳动物,完成表格,形成对哺乳动物的基本认识。 尝试对所学的哺乳动物提出疑问?可根据教师的提示图片回答。 通过以上的分布学习,学生很快能形成对哺乳动物特征的总结。
哺乳动物语我们人类的关系 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哺乳动物。 展示总结的哺乳动物对人类的益处 哺乳动物对我们人类都是有益的吗? 图示家兔和老鼠,穿山甲和麋鹿。 学生说一说哺乳动对我们有何影响。 学生尝试分析老鼠和兔子对人类的关系。 根据教师所出示的穿山甲和麋鹿的心声,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面上的动物。 主要从三个方面反应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即哺乳动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人对哺乳动物的害处。
教学设计
地面上的动物
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运动速度快。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对哺乳动物的已有知识,学生学起哺乳动物的特征就较为简单,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哺乳动物的特征,但也有一些是模棱两可的,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改正。教学设计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多,但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