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09: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2课时)
【学习内容】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4章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材分析】
关于本节内容,教材首先是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等经验入手说明分类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导学生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教材安排了2项分类活动,意在让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中意识到日常分类的不完善、不科学,同时认识到科学分类的必要性;在“科学分类”活动中,认识到科学分类的目的、等级和标准等重要概念的理论,领会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等级的意义,形成和理解本节的重要概念。信息库中李时珍在生物分类科学方面的成就介绍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第14章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的俗名和学名之间的区别已经有所了解,并且知道了科学的命名方法,也可以说出科学命名的重要性,从科学命名过渡到科学的分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的分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可以从生物的生活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类。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分类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随时都可以看到分类的存在,但是对于如何将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却是不清楚的,当提出如何更加科学的将生物分类时,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本节重要概念的教学。
【学习目标】
1.说出可作为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科学分类的重要的依据(知识目标)
2.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知识目标)
3.通过尝试根据生物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培养各种分类方法的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目标)
4.对生物分类产生兴趣并乐意学习和运用分类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分类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说出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和分类的七个等级
2.确定科学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法、调查法
【学习流程】
【学习进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情景创设】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这位同学最近在烦什么呢?我们现在来帮他找找烦的原因在哪里?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去超市,还是商场、书店,这些地方的布局和摆设都是分门别类、井然有序的,因此,你才能够方便快捷、愉快的选购物品。 作业找不到、衣服找不到等展开讨论,并做出回答。 通过情景的创设,感受到分类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分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一:尝试分类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可以说无处不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那面对大千世界,几百万种生物,每种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交流和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那么究竟该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尝试着对部分生物进行分类。大家都认识了这些生物,那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分类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派代表抽签来决定自己小组的分类角度,尝试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将分类结果记录在活动单里。2.分类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并加以说明自己小组在分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对最终的分类结果是否满意,理由是什么。3.小组之间比较哪种分类方法更科学,说明自己的理由。4.活动时间:4分钟5.展示时间:6分钟通过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太过于偏激。 学生分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单上。学生上台在展台上投影、呈现并对自己的分类加以说明。 从生活中的分类转到生物界的分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分类角度选择的时候,为了角度的多样性,所以采用提前准备好签,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个小组的分类角度。关于生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不能绝对的说好还是不好,形成一种辨正的思想。
活动二:科学分类 通过刚才大家的分类活动,大家发现每个组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当然大家在分类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那么究竟哪种分类方法更科学呢?你的分类方法现在能对这几种生物进行分类吗?应该怎么分呢?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提出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请大家自己先浏览P119的相关内容,说说李时珍对生物分类史的意义。但是,可惜的是李时珍只是对药物类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没有对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类群进行分类,但是他的这种分类思想却给后来的分类学家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过了一百多年以后,林奈才提出了比较类科学的分类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P113的内容,阅读完后,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样的分类依据称为是比较科学的分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这是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的7个主要等级(2)在生物分类系统的7个主要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分类单位分别是什么?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深入的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大概说出李时珍主要对哪些生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他是如何分类的。自主阅读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完成两个问题。 通过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原有分类方法的意识冲突,从而找寻科学的分类方法。通过阅读李时珍的相关内容关注学生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带着问题去浏览和阅读内容会更有针对性,阅读的效果较好。
活动三:分析图表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张分类图表,仔细观察图表。 人 猫 桃 小麦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灵长目 食肉目 蔷薇目 禾本目 科 人科 猫科 蔷薇科 禾本科 属 人属 猫属 桃属 小麦属 种 人 猫 桃 小麦 请同学们对照书上P113页的讨论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时间为5分钟,一会我请小组代表来表述自己小组的答案。问题:1.人和猫、桃、小麦在分类等级上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2.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数量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少?现在我们在学完了科学的分类之后,你能根据图表说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吗?要说出你的理由。 仔细观察图表中包含的知识,小组讨论回答书上的讨论题。学生分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形成自己小组的答案。仔细观察图表,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将书上的图表略作改动,加入了狗和老虎,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就能得出猫、狗和老虎之间的亲缘关系,这样学生的读取表格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学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对生物如何做到科学的分类,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的应用无处不在,学习了这节课内容以后,我相信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帮助。下面请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和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自己对本节的内容进行总结。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形态特征:动物、植物、微生物
1.尝试分类 生存环境:水中的、空中的、地面上的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有害的
2.科学分类
(1)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2)生物分类系统的七个主要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教学反思】
关于本课开头的情景设置是修改了多次的,最后选定了由《最近比较烦》这首歌导入,然后通过一些凌乱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出为什么这个同学会这么烦,同学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的出烦的原因是因为物品摆放凌乱所导致了,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物品分类摆放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生活中物品的分类过渡到生物界的分类。
在通过尝试分类环节,本来准备通过拍摄相同标准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的,但是由于技术不熟练,导致处理的不好。除了这三个分类标准以外本来还准备学生再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标准,结果因为着急也忘记了,在这里可以请学生再发散一下思维,除了这三个标准以外还有哪些标准。然后通过四个非常相近的生物,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设置一个问题冲突,引出科学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在讲解科学分类标准的时候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解决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的等级。在讲解分类等级由大到小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和共同特征的变化时,因为这是一个难点,所以特意以猫为例重点讲解了一下,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另外首尾呼应,将本节所学的知识运用一下解决了四种常见生物的分类问题。
开 始
导入新课
尝试生物进行分类
小组活动
设置四种非常相似的生物进行分类
总结生物分类的角度并表达每个小组的分类结果
小组活动:自主阅读并讨论完成科学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等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活动:学以致用,对四种生物进行辨析亲缘关系。
结 束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最大的分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