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
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水的密度。
【教学难点】
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授课类型】
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复习引入新课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3.怎样测螺母的密度?怎样测液体的密度呢?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二、活动:测水的密度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最后算出水的密度。方案二:先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倒一部分也行)测出水的体积V;再测出烧杯中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算出水的密度。哪种方案误差较小?写出水的密度表达式(用测得的数据表示)误差较大的方案,测出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讨论、交流:方案二误差较小方案一误差较大因为有一部分水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水质量比量筒中水的实际质量要大,所以测得的密度偏大。 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三、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例1.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这瓶油的质量是多千克?例2.有一个边长为0.1米,质量为8.5千克的正方体铜块,问:该正方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要求学生用三种不同方法分析铜块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如何应用密度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学以致用,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四、小结今天你学到什么? 1.如何测液体的密度;2.应用密度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教学反思密度知识的应用很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密度公式展开,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接受,在教学中不可随意加深,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