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09: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不同的俗名对交流有影响吗?
这些生物都有哪些俗名?
说一说
情景模拟
地点:璜土某餐馆
顾客(璜土人):
有“bo wu gui”
店主(安徽人):???
:点菜难
他想吃什么菜啊?
他怎么不知道我说的菜?
同物异名
交流不便
芙蓉
天堂鸟
白头翁
天堂鸟
白头翁
芙蓉
右边有一生物和左边生物俗名相同,请尝试推测:
异物同名
引起混淆
连一连
名字读音
产生误解
鳄鱼
鲸鱼
娃娃鱼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辨一辨
异物同名
同物异名
读音误解
土豆
甘薯
鲸鱼
杜鹃
白头翁 …….
生物俗名的利与弊:
利:形象、生动、亲切,小范围使用比较方便。
弊:易引起名称混乱、误解、国际学术交流研究困难。
娃娃鱼……
归纳:
天堂鸟
芙蓉
番茄
鳄鱼
生物的学名
1、现在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是什么?提出者是谁?
2、生物的学名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代表什么意思?
3、生物的学名由什么文字组成?书写有什么要求?
双 名 法 林 奈
两部分 属名 + 种名
拉丁文 斜体字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学习课本P113页的内容,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开始分组活动喽!
全员参与,任务到人;
2.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3.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课本相应内容处。
学名组成
书写要求
表达文字
内容:
方法:
要求:
有何利弊
学一学
双名法
◆由两部分组成:属名 + 种名
◆用拉丁文命名、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名词)
(形容词)
记一记
中文名
学 名
玉米
Zea mays
Litchi chinensis
意为中国的
来源于荔枝在我国的发音
荔枝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命名者的姓氏缩写,必须正体,以示区别。
有时可省略
石楠:Phofinia serrulafa Linal
我是小小生物学家
情境:不久的将来,你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
有一天你发现了一种鸟(新的物种),查阅了很多资料
发现它是啄木鸟属(melanerps)的,特征是头部红色 ( erythrocephalus)。
为红头啄木鸟命名
中文名:红头啄木鸟
学名(拉丁文):
Melanerps erythrocephalus
角色体验
试一试
你的姓名是怎样表示的?
生物学名的哪一部分相当于你的姓? 哪一部分相当于你的名?
比一下你的姓名与生物的学名
姓 + 名
属名相当于姓,种名相当于名
比一比
寻找500年前的一家人
寻亲线索:
1、你的姓名是什么?
2、你的姓是怎么得来的,姓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3、班级里有谁是你500年前的一家人?
麻雀
Passer ammodendri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喜鹊
pica pica

Prunus mume

Prunus persica
玫瑰
Rosa rugosa
亲缘关系较近
想一想
寻找生物间的“亲戚”
(1)人们平时喜欢用俗名而不用学名,这是为什么?
(2)一种生物的俗名是多种多样的,而学名却是统
一的。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为什
么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回顾多种多样的俗名,结合世界统一的学名
形象、生动、简洁,小范围使用方便
拉丁文,难懂
生物俗名虽然形象、生动、简洁,但往往以内同物异名、异物同名和读音误解等,引起生物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研究的许多困难,所以生物名称的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所以说……
议一议
优势 适用范围 劣势 文字
生物的 俗名 不同国家地区小范围使用 小地方方言、俚语
生物的 学名 世界范围 统一使用
拉丁文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进一步延伸:
形象生动
简洁,口
语化
易混乱,国际交流研究困难
世界统一
学术交流
研究方便
难懂
练一练
1、下列各项中表示马铃薯学名的是( )
A.洋山芋 B. tuberosum
C. 土豆 D.Solanum tuberosum
2、桃的学名是 Prunus persica ,则persica 是桃的( )
A.种名 B. 属名
C. 科名 D.品种名
拓展训练: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收集几种植物的学名
D
A
谢谢
从小喜爱大自然,对植物特别有兴趣,老师和同学都称他是“小植物学家”。
为采集标本,他历尽艰辛,一生收集的植物标本多达14 000号,动物标本中仅贝类就有7 000号。
1768年撰写的《自然系统》是植物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书中对生物所做的系统分类,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
林 奈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