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组合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人教A版)6.2.4《组合数》第一课时。它在整个章节中起承上启下重要作用。既与前面的排列知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二项式定理,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及求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基础。本节课从实例入手,学生在探究中类比排列知识来学习组合数的定义、组合数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体会类比思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等重要数学思想;在应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采取了分层次教学。高二一班是理科基础最好的班级。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看,高二一班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排列数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一部分学生能遵循先特殊后一般、先取后排、先分类后分步的原则,解决排列应用问题。从学生现有能力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思考、探究、计算、数学表达的能力。因此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提供实际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理解《组合数》的内容。
三、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渗透“特殊与一般”、“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及类比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与思维品质。
四、教学目标
1、新课程标准:
(1)、正确理解组合数的概念。
(2)、会推导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公式求值。
(3)、通过对组合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通过对组合数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用类比、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探究推导组合数公式及简单应用。
五、教学重点:组合数公式
六、教学难点: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七、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问题1:6.2.3节的组合,是否能像排列一样,也能找到计算组合个数的公式,从而能便捷地求出组合个数 结合已解决的具体问题,类比排列数给出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并与相似的组合概念作对比,引入组合数公式。 教师先引入组合数的定义和表示,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组合数符号并说明组合数与组合区别。
公式推导 问题2:组合与排列有关系,我们能否利用这种关系,由排列数A”来求组合数C”呢 通过利用排列数求出具体问题的组合数,由具体到一般,用同样的方法得组合数公式。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学生思考,通过对比,类比,迁移,共同完成2个形式的推导
公式的辨析 问题3:上述组合数公式有什么特点 使用公式需要注意什么 通过辨析公式,把握公式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记忆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
公式的计算 问题系列: 例1计算 课堂练习1先计算 课堂练习2求证 通过利用公式求组合数,以把握公式的结构,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组合数公式进行运算和证明,促进学生记住公式,并掌公式的使用条件。 学生解答例1 教师提问:(1)公式和结论的选择有什么想法 (2)分别观察例中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和猜想 学生练习
公式的应用 问题系列: 例2教材 课堂练习3 通过应用公式 ,及时巩固组合数公式,形成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应用,进一步巩固公式,熟悉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素养 教师问学生 (1)这是一个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 (2)应该根据什么计数原理解决问题 (3)能否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方法 (4)能否归纳求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堂小结 (1)举例说明组合与组合数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3)如何解决组合问题 通过问题形式,明确组合数的概念,回顾组合数公式的推导,总结解决组合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作业布置 必做题 :教材习题 题第2,6, 10 选做题:练习册 探究题: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效果,分层次不同发展。 必做部分:所有学生。选做与探究题:有兴趣同学自主
目标检测 问题; 从包括小文的5名同学选3名参加数学竞赛,有多少种选法?小文必须参加呢?小文不参加呢? 检验当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多媒体准备题目,学生6分钟限时作答
板书设计 6.2.4 组合数(1) 1组合数定义3例题 2组合数公式4练习 课堂知识的再现,方便学生记忆与理解
教学反思:(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