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每天上楼下楼爬楼梯有什么感觉?
要是登这样一座山呢?再身担重物呢?
你看到了什么?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挑山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文要求
读一读
泰山 敞开 拘束 耽误 包蕴 拴着 褂子 青竹杖 光溜溜
沉甸甸 黑黝黝 黑生生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泰(泰山)
秦(秦朝)
形近字
蕴(蕴含)
温(温度)
敞(敞开)
蔽(隐蔽)
拘(拘束)
驹(马驹)
杖(拐杖)
仗(打仗)
词语理解
包蕴:包含、蕴含。
心悦诚服: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在登泰山时见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最终先到达山顶。经过交谈,“我”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挑山工朴素的话语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画出相关语句。
读文要求
挑山工的动作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姿势
路线
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反复读读,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读文要求
挑山工的外貌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从挑山工的衣着,“我” 感受到他的质朴,“黑生生”让“我” 想到了他被风吹日晒、劳动辛苦。
从“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 感到挑山工非常健壮,难怪能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那么远的路还能不落后于游客。
挑山工的语言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读这下面段话,想一想:游人是怎么登山的?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游人: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是停下来。
挑山工:肩上挑着沉重的挑子,一个劲往前走,不能“踩不实”,更不能“耽误工夫”。
从挑山工的话里你感受到什么?明白了什么哲理?
挑山工们脚踏实地,能吃苦,有毅力,所以总比游客先到达山顶。
有挑山工埋头苦干、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获得成功。
作者为什么需要它?
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它的仅仅是作者冯骥才先生吗?
当警察叔叔在大雪中站岗时,需要它。
当 在 时,需要它。
当 在 时,需要它。
名言积累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山阴金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挑山工
目标明确
脚踏实地
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