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观察一处景物,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策略
教学时要紧密联系课文,将知识点的讲解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注意把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对学生在“初试身手”环节的表达成果进行及时诊断,通过讲评解决学生表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单元习作作好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产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复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和《海上日出》。
2.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准备相关的景物照片。
3.准备画笔和画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有趣的地方?是优美的风景区?还是趣味横生的植物园、动物园?把你去过的地方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趣的地方,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了,如果你能做小导游,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给大家,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今天,就让我们各显其能,争做小导游。
二、回顾课文,方法引领
1.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海上日出,跟随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两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景物的。
2.学生汇报,相机梳理。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①出示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作者的游览路线非常清晰,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路线也对双龙洞进行了一番游览,感受到了溶洞的奇观。
③同学们在按一定顺序介绍时,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看看哪些内容是作者重点写的。(作者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2)《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①让我们回到课文中,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找到描写太阳变化的语句,提炼相关信息。
②学生汇报,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片浅蓝 一道红霞 红是真红 红得非常可爱 深红
没有亮光 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小半边脸 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写景的方法:写景有序,重点突出。
三、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1.出示植物园的示意图,指名说一说示意图上都有哪些景点。
课件出示 植物园示意图。
2.创设情境。
(1)你的一位朋友很想去参观植物园。现在请你做小导游来带领他去参观这个植物园吧。先请你在书中的示意图上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2)思考:里面包含哪几个要求?(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按路线说清参观的顺序。)
(3)小结:只有先确定了参观路线,才有可能将参观的顺序说清楚。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不同的参观路线,先后看到的景物也不同。请按照自己画的参观路线,按顺序说一说可以参观哪些景点。
(1)播放课件录音:欢迎你来到开心植物园,这里风景优美,一定会吸引你的眼球,随我来看一看吧。我们先从南门进入。沿着小路向北走,我们可以去欣赏天鹅湖。站在天鹅湖的小桥上,你可以尽情欣赏湖中景色。过了小桥往西,就到了芍药园,这里的芍药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芍药园的对面则是郁郁葱葱的松林,绕过松林,沿着小路向东走你会看到纪念馆。沿着湖边继续走,你会看到郁金香园。这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如果累了,天鹅湖的东面还有一个望湖亭,游人可以到亭中小憩……
(2)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进行“最佳小导游评选”。(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个门进去,向哪个方向走,来到了什么景点。)
四、交流发现,片段练习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一处景物。看,这是同学们拍摄到的相关照片。(课件出示学生上传的相关照片。)
2.请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哪些景物。
3.小结: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优美的景物。看来,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美。
4.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这些景物呢?
预设:游览路线,方位顺序。
5.小结:除了游览路线,我们还可以采用空间拓展法。同一地点的景物,由于观察的角度、方位有变化,也会看到不同的美景,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才能准确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6.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7.交流书写片段。
(1)同桌互相交流,给对方提出建议。
(2)投影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