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画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导入,介绍作者
活动1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男子汉)你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
(顶天立地、敢做敢当、正直无私、心胸宽广)
2.导入:看来每个人心中的男子汉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安忆笔下的男子汉又是什么样子的?
3.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
王安忆,当代作家、文学家。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活动2 读题质疑,引发思考
1.师补全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呢?
(1)题目中的“我”是指谁?“男子汉”又是指谁?
(2)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
2.过渡: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王安忆一起走进她的家,去认识这个小小的“男子汉”。
操作指导: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介绍作者王安忆,帮助学生了解她是上海人,以及她在文坛的地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学生感受王安忆对姐姐的孩子的殷切期盼做铺垫。
板块二 借助标题,把握内容
活动1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读一读。明确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字词,认读生字词语。在朗读时,你觉得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吃荤 倔强 嘱咐 一声不吭
沮丧 嘹亮 仪式 蹬着 妨碍
(1)注意“唇、尚、嘱”都是翘舌音,读准后鼻音“尚、妨”。
(2)形近字识记:徽——微、嘱——瞩、妨——防。
4.强调多音字:
jué jiàng 倔强 kēng 一声不吭
juè tóu jiàng nǎo 倔头强脑 háng 引吭高歌
活动2 读文思考,把握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和《小英雄雨来》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由小标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篇课文有三个小标题,进一步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3.出示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
4.引导学生借助初读印象,联系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结:作者运用三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具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便于读者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操作指导: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板块三 品味语言,感受性格
活动1 浏览课文,梳理事例
1.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小标题作者列举了哪些细节和事例。边默读边作批注。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记录课文内容。
2.全班汇报交流,围绕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
小标题 细节或事例
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他吃饭很爽气。②相信“不吃青菜会死”,努力吃青菜。③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④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牺牲。
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独自去买山楂片。②独自去买橘子水。③拿汽水瓶去换橘子水。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他坦然接受现实,去托儿所不哭闹。②他沉着面对环境变化,回安徽。
活动2 品读课文,体会“男子汉”
1.出示小标题,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他对食物的兴趣。
(1)出示:“他吃饭很爽气。”……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2)快速地阅读这部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象地概括他对食物的兴趣吗?(板书:浓厚)
(3)在课文中画出体现这个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对食物的兴趣很浓?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②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三刻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兴趣之浓厚。
(4)小结: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而这些又是我们许多成年人所没有的品质。
2.出示小标题,学习第二部分内容——他对独立的要求。
(1)自由读,找出表现男子汉“独立”的语句。
①从“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可以看出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②买东西时,“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你不要讲话啊”“勇敢地开口了”,说明他对独立的要求很强烈,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③在换橘子水时,“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跟在后面,他就说:“你回去,回去嘛!”他努力去完成一件事,他要独立。
④“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他总是想摆脱大人的帮助,为了独立而坚持着,这是男子汉的特点
(2)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呢!
(3)引读这一部分:把男子汉的独立的个性读出来。
3.出示小标题,学习第三部分内容——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1)自由读,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2)同桌讨论:男子汉面对什么情况表现出“沉着”?
(3)互相交流:
①两周岁送幼儿园不哭。
②四岁回安徽时:
a.虽不愿意但觉得非回不可。
b.抓住最得力的一双手蹿进车厢。
(4)朗读这部分内容。
操作指导: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几个事例,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方法。在对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对全文进行梳理。
板块四 浏览全文,欣赏“男子汉”
活动1 明确写作顺序
1.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三个部分的内容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这三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不能颠倒的,随着小男孩的成长,他身上的男子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
4.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对小男孩有着怎样的感情。
5.小结:文中小男孩的性格如此鲜明,完全得益于作者生动的描写,以及那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可见:作者对小男孩的喜爱和赞美。
活动2 体会“男子汉”的寓意
1.思考:文中的小男孩算不算男子汉?
2.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是称不上是一个男子汉的。可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显露出了男子汉意志、品质的萌芽,所以,他算是一个男子汉。课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品质:率真爽气、感情真挚、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有志不在年高,男子汉也没有年龄的尺度、体魄的限制,只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3.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能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例如:
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雷 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自己省吃俭用,却能胸怀他人。
袁隆平:一位身着朴素的老人,穿梭在田间,心系天下民生。
4.教师小结:作者用心地观察,细腻地描绘出了一个小男子汉。其实在我们的长辈甚至是晚辈中也不乏男子汉。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去仔细观察了吗?用心感受了吗?不论年龄的大小、不论职位的高低,也不论财富的多寡,只要拥有了这些(指着板书右侧)优秀品质,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操作指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让他们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外,还应在阅读学习中慢慢渗透对作者的选材与组材的关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受一下作者所列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否颠倒,让学生体会如何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教师引读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发出的感慨,是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更寄寓了作者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板块五 回顾旧知,拟换“小标题”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尝试联系课文内容来换换这些小标题。
2.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拟定小标题的方法。
(1)主要人物+主要事例。
(2)抓住重点语句来列举小标题。
(3)引用人物语言来列举小标题。
(4)抓住重点词概括内容。
3.请你们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试着给课文的三部分内容换一换小标题。
4.全班汇报交流:师生拟换“小标题”。
(1)抓住重点词概括内容。
①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
②敢于尝试,追求独立。
③面对挑战,沉着冷静。
(2)引用人物语言,拟定小标题。
①他吃饭很爽气。
②“不要,不要,我自己说。”
③“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
操作指导:教学时,学生在拟定小标题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拟定小标题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帮助学生通过交流不断提升概括小标题的能力。概括的小标题要求不要太高,答案也不唯一,学生能说出理由即可。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率真爽气
感情真挚
自主独立
刚强坦诚
沉着勇敢
教学反思
本堂课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快乐又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是叙事类文章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男子汉”的内涵。
从课堂情况看,师生互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强,小组互助合作交流得好,组间竞争意识强。课堂因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论者。
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做到了“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