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12)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12)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被子植物(桃)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解剖桃花和观察分析,丰富自然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确立学习目标。然后联系学生生活,安排了3个活动:
(1)观察桃花和解剖桃花。
(2)观察桃的花和果实,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二、教材分析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节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一节《地面上的植物》的重点之一。地面上生存的植物种类繁多,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一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在陆地上的每个角落都有被子植物分布。它们不仅美化环境,还是人和动物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因此,学习掌握被子植物的知识非常必要。
三、学情分析:
桃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被子植物之一,花朵较大,结构具有典型性。通过观察和解剖桃花,对比桃花子房和桃果实的结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还有探究其他常见植物花的结构的想法。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较强,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发展水平。但七年级学生理论知识尚欠缺,因此教学老师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将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桃花的结构,说出桃花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解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不同被子植物结构的异同,提升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解剖活动,体验一般的观察和解剖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合作习惯、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剖并描述桃花的结构,描述果实形成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较为流行的“快闪”视频,迅速记住桃花各部分的结构,为解剖桃花打好基础;
通过观察和解剖桃花,牢记桃花各部分的结构;
通过对比桃的子房和果实的结构,理解果实形成的过程。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桃花、放大镜、解剖针等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自选自备其他植物的花。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引起学生对绿色开花植物繁殖后代的兴趣。
二、新课
活动一:观看快闪视频
通过快闪视频,让学生迅速对花的结构产生初步的认识。
花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相关陌生的名词,通过快闪视频,让学生迅速对花 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提问进一步回顾桃花各结构,并对各部分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初探桃花的结构
通过微课视频《观察桃花的结构(解剖桃花)》让学生学会观察桃花的方法、解剖和展示的方法。
观察顺序:由下而上,由内而外。
解剖顺序:依次解剖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并把它们分类放置到白纸上,最后放置花托和花柄。数一数各结构的数量。通过解剖自带的花,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多样性。
活动三:再探桃花的结构
通过解剖演示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探究花蕊并解剖子房进行观察。数一数子房内胚珠的数量。
活动四:对比桃子房和果实的结构
通过对比桃的子房和果实的结构,说出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