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08: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日本
朝鲜
阿拉伯
1、阿拉伯政权的发展
7世纪
多部落并存,相互
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622年
默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8世纪中期
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国的大帝国
632年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国家
政治制度
政教合一
叙利亚
麦地那
巴格达


中国唐朝
印度河
埃及
北非
西班牙
北接
黑海与里海
西临
大西洋
东接
中国唐朝
南包
整个半岛
西南
尼罗河下游
东南
印度河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运来的香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从波斯运来香水和蔬菜,城里竟然还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听欧莱叶说,长安城里也有类似的专卖阿拉伯商品的市场。
——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中国古籍中常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留下了大食使臣多次访唐的记载。
——菲利普 希提《阿拉伯通史》
(1)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代数学
医学成就-西医
医学家:拉齐斯──《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
伊本·西那──《医典》──“医学之王”
阿拉伯医学解剖图
《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成就
《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国译为《天方夜谭》,该书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渔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是其中的名篇。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的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历程
13 世纪,
兴起于小亚细亚
14 世纪,
进军欧洲
1453年
灭拜占庭帝国
16世纪中后期
地跨亚非欧大帝国
1299——1922
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国家
政治统治?
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
最高统治者:
苏丹
工商业者和农民
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统治阶级: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集宗教、政、军权力于一身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
材料一 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拉丁商人经常从小亚细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购买奥斯曼帝国生产的地毯,以销往欧洲。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锡诺普在中古时期就以出产铜而闻名。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金银当然也在贸易之列。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
---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奥斯曼帝国有东西方贸易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控制传统东西方商路,征收重税,一定程度阻碍东西方贸易,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帝国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南亚次大陆——印度
笈多王朝(约320年~约540年)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广大地区,势力鼎盛时,南印度王国也臣服笈多王朝。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笈多帝国的政治、经济、宗教
南亚次大陆——印度(笈多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南亚次大陆——印度(德里苏丹国)
①建立: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民族矛盾、宗教争端…… 政治分裂割据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
政教合一、苏丹专制
地方行省制
伊斯兰教
存在问题:
对文明发展的作用:
印度古代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融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南亚次大陆文化。
南亚次大陆——印度(德里苏丹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东亚
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学习借鉴,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1)日本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东亚——日本
7世纪中—12世纪末
12世纪末—19世纪末
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天皇掌握实权,管理国家。
天皇成为名意义上的国家首脑,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经历了镰仓、室町、德川三个幕府。
土地兼并,形成庄园
保护财产,蓄养打手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脱离生产,专侍武职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模仿者——(东亚)日本
幕府统治的特点
藩国掌握实际的地方权力,造成封建分裂割据
天皇是名义的中央首脑,没有实权
幕府掌握实际的中央权力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原文化的模仿者——(东亚)朝鲜
高句丽、百济、新罗
10C初 王建
建高丽王朝
7C末 新罗
初步统一
秦末汉初移民、汉武帝设四郡
14C末
1592—1597日本入侵,中日联合抗击,维护其独立、统一
阿拉伯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
课堂总结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中古时期的印度
(南亚次大陆)
中古时期的日本
中古时期的朝鲜
笈多帝国
得里苏丹国:建立、统治
笈多帝国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
大化改新
幕府时代的到来
背景:庄园经济、武士集团
形成:12世纪末,镰仓幕府的建立
结束: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个幕府
西亚
南亚
东亚
政教合一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必须尊重、欣赏其他文明及其文化自信
  正如费孝通先生曾经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在文化自信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文化自信;在赞美自己的文化时,也赞美其他文化;这样才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才能和谐相处,构建、发展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