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01
太平天国运动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加剧
外国侵略
激化
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4)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拜上帝教组织不断壮大,起义一触即发。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
1856.9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1853.3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②杀
③责
①逼
⑤疑
⑥走
杨
韦
石
④杀
洪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资政新篇》
内容
性质
评价
目的
结果
“四有二无”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纲领
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积极:否定封建;反映理想
积极:最早提出资本方案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
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战略上的失误;
在两半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直接原因)
①主观:
②客观: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地方势力抬头,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
意义
湘军统帅曾国藩画像图
02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
材料:“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洋务运动的过程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
(地方)
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军事企业
福州船政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1873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福州船政局”属于洋务企业中的哪类企业?
与“福州船政局”同类的企业还有哪些?
“万年青号”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蒸汽军舰
安庆内军械所1861
维持近代海军建设,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资金、原料、人才……
民用企业
近代学校
这些企业是为建设什么服务的?
近代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大水师
(求强)
(求富)
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局外景
江南制造局内景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它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海军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它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京师同文馆
致远舰概述图
京师同文馆学生学习英文的场景
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为清政府办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外景图
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
03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条款》,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01
02
03
一触即发
日本方面(根本原因)
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国力显著增强。为应对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不足,日本颁布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中国方面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没落,统治阶级内部内斗不断。
朝鲜方面(导火线)
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过
程
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04
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还
辽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俄国租借旅顺、大连
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新界
1898年日本将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1898年法国租借广州湾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新界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