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论语》十二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字词书写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 ) 殆(dài) 焉(yān)
C.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 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 )
3.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 D.学而时习之
6.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于:对于 B.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
C.人不知而不愠 而:连词,表转折 D.曲肱而枕之 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
评卷人得分
三、句子默写
7.【引经据典析人名】中国人取名讲究文化内涵。下面的名字源自《论语》,请完成探究表格。
名字 出处 寓意
知新 ⑴_____,可以为师矣 。 做人要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省身 吾日三省吾身 ⑵________
是知 ⑶_______,_______,是知也。 做人要实事求是,坦诚面对自我。
评卷人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们班举行了以“走进孔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市的汽车站门口有一个大标语,该标语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下应该是哪一句话,写下来。
9.我们常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
A.孙膑 B.诸葛亮 C.赵普 D.刘备
10.班上的李明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课文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11.以下两幅漫画选自蔡志忠编绘的《论语》,请根据要求作答。
(1)小明想对[甲]图中“书呆子”的读书方法做出规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小文想用一语来评价[乙]图中的说话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仁,不让于师 B.德不孤,必有邻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巧言令色,鲜矣仁
评卷人得分
五、语言表达
12.进入初中后,小州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课堂上只顾记笔记,不愿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上完一节课却觉得收获不多;放学后,他总是先玩手机,和同学聊聊天,很晚才开始写作业,不仅没有时间复习,有几次甚至没写完作业。小州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向好朋友小苏寻求帮助。下面是两人的谈话。
小苏:小州,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正如孔子所说:“①”所以,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放学后一定要重视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复习,咱们不是学过《论语》里那句话么,“②”。
小州:可是,我感觉我的时间不够用啊。孔子不也说“③”吗?
小苏: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做好计划和安排,不能先玩够了再学啊。
小州:好吧,那我先试着调整调整。
请你从下列《论语》选句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句子,完成谈话。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E.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F.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处选择______________;②处选择_______________;③处选择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绝编⑤,迨⑥能倍⑦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下帷:典故。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⑤绝编:典故。指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⑥迨:等到。⑦倍:通“背”。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2)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__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语句。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5.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16.概括出【甲】【乙】两文中相同的学习方法。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述而》)
有子曰:“礼④之用,和为贵。先王⑤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⑥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⑦不习乎 ”
(《学而》)
【注释】①叶公:叶,是春秋时楚国一地名。有个叫沈诸粱的人,字子高,任那里地方官,人们称他为叶公。②女:同“汝”,你。奚:为什么。③云尔:如此而已。云:代词,如此。尔:同“耳”,罢了的意思。④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⑤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⑥节:节制,约束。⑦传:传授的知识。
1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对:回答 B.斯为美 斯:这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传不习乎 习:学习
1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王之道,斯为美
A.礼之用,和为贵 B.不知老之将至
C.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9.下面对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询问的对象是孔子,所以子路不回答。
B.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勤奋、快乐且自信的人。
C.有子认为,和谐重要,但也要符合礼节。
D.从曾子言行告诉我们,做人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评卷人得分
七、作文
20.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请你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影响。(200 字左右)
评卷人得分
八、填空题
21.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______ , 字______ , 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 , 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 四书”。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请分别指出,并说明理由。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临摹书写能力,难度不大。注意要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正楷字横平竖直、方正、楞角分明、无顿笔。写的时候要横写平、竖写直、撇如横、捺如竖、折宜方、钓宜直、点如捺。注意“誓”的间架结构。
2.A
解析:
B. 罔(wáng)——w ng;
C. 好之者(hǎo)——hào;
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
故选A。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讲的是见到“贤”与“不贤”的两种做法,从两种方法中间断句,选C。
【点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4.C
解析:
A.句意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表明做人要宽容大度,有修养;
B.句意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表明做人要正义,不义之财不取;
C.句意是: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是关于学习方面的,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D.句意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表明做人要坚定志向;
故选C。
5.B
解析:例句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A.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以前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B.句意:一碗饭,一瓢水。饮:动词作名词,水;
C.句意: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作动词,吃;
D.句意: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时:按时,为副词;
故选B。
6.D
解析:
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D.句意: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之:代词,代指胳膊;
故选D。
7. 温故而知新 做人要自知,时常反思,扬长避短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解析:
(1)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温故、知新、知之”等字词容易写错。
(2)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论语·学而》,作者曾子;告诫自己做人要自知,时常反思,扬长避短。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C
10.李明,你很聪明,大家都很羡慕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论语>十二章》的 积累。
由“山东曲阜市的汽车站门口”可知,汽车站来来往往都是各地奔波的人,这里的标语应该是表示欢迎各地的人来到山东曲阜,故应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出自《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所以这句话与赵普有关;
故选C。
10.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表达的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如:李明,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仅要知道学习,还要爱好学习,更要以学习为乐趣,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你会发现学习的快乐的,而且我相信你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11.(1)C
(2)D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书呆子的做法在于读书死,读死书;
A.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多向别人学习;
B.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指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和人计较。
C.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指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不要一味地死读书;
D.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故选C。
(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乙图中的说话人说的是对对方的奉承话,这种赞美是通过打压别人表现出来的;
A.意思是: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B.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C.意思是: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D.意思是: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符合说话人的特点;
故选D。
12. C B F
解析: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为: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E.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为: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F.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为: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根据“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①应该填C;根据“放学后一定要重视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复习”,②应该填B;根据“我感觉我的时间不够用啊”,③选F。
13. (1)生气、恼怒 (2)如
14.(1)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2)吟咏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15.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16.及时复习、善于思考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若:如。
1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
(1)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2)咏:吟咏。思:思考。义:意思。
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能力。
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意思是:(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其”是代词,代指人,其前停顿;“乃”是连词,其前停顿。据此可断句为:用力多者收功远/ 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16.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由甲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和乙文“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可概括出要及时复习;
由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乙文“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概括出:要善于思考。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17.D
18.A
19.A
【解析】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句意: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习:温习、复习。
故选D。
1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先王之道,斯为美”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之:代词,它;
D.之:代词,它;
故选A。
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A.“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意思是: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叶公问的对象是子路,不是孔子;孔子是叶公问子路的内容。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参考译文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后来)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他这个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忘了,在学习中变老却一点也没感觉到,如此而已。”
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0.示例:《论语》十二则中,我最喜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则。字面的意思是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强调了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如今的生活与学习中,应当要好好珍惜时光,把握好当下的每分每秒,好好学习,让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片段写作。注意是写对《论语》的读后感,“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根据题目要求,从《论语》中选择自己最有感悟,最为感动的一面,联系自身生活,表现自己从《论语》中得到的感悟或是体会到的美好来创作即可。
示例:我喜欢《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字面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我以前学习的时候,喜欢一味地学习新知识,却忽视了旧知识。我们应该像论语这种所说的意义,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就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孔子是春秋时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故答案为: 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22.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解析: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不善者:不好的方面,缺点。”
②重点词语:“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学习方法,论述学习和思考要结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述学习方法,对待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这样才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述学习态度,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一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这句话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本则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第三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虚心求学,随时随处以人为师的学习态度。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