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 澹澹( )
萧瑟( ) 枯téng( ) 天yá( )
2.请用行楷字体抄写下面这首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4.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写出贬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朗读时要传达出为友人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D.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情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这首散曲的首句,没有提及抒情的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他”的存在。
C.“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末句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评卷人得分
三、句子默写
评卷人得分
四、情景默写
7.根据提示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托月送“愁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评卷人得分
五、综合性学习
8.学校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诗词大会”计划设置“火眼金睛”环节,请你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个诗句。
衡 雁 阳
归 去 留
边 意 洛
(2)明阳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明阳,看来你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明阳,你该怎么说?
(3)请你借助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文字材料中得到的信息。
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两个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带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想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9.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评卷人得分
六、语言表达
10.词语积累——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海日生残夜( )
(5)乡书何处达( )
(6)断肠人在天涯( )
1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充满趣味性,请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4.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的画面。
(2)诗中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_____,“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
1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既点明了____________,又营造出___________的氛围。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妙处?
评卷人得分
八、作文
17.曹操东临碣石观沧海,留下气势磅礴的诗词,毛泽东曾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提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请你也写一段描绘大海的文字。200字左右。
评卷人得分
九、填空题
18.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_____,唐朝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______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______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_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而把唐朝新出现的________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竦峙 碣 dàn xiāo sè 藤 涯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做题时要看清拼音,写对字,还要注意注音时写对拼音,注意“竦峙”“碣”“藤”的写法。
2.《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
①用行楷字体书写,工整美观;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藤、昏鸦、瘦、涯”等易错字的书写。
3.C
解析:
考查对朗读技巧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辨析。
C.诗文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的,与内容无关,所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的朗读应该用陈述的语气,应为降调。前面主要表述的是作者在胜利之后面对大海的广阔的情景,表达的是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因此前面的内容应该读的高昂些;
故选C。
4.B
解析:
B.“杨花”,含飘零之感,“子规”,有离别之恨,都能触发宦游异乡人们的凄凉,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既点明时令,又渲染了哀伤的氛围;选项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分析不正确。
故选B。
5.B
解析:
B.“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错误,应是表达思家怀亲之情。
故选B。
6.C
解析:
C.分析不正确。“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皆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故选C。
7.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
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根据提示语“思乡之情”“托月”“愁心”“正反两面”确定所填的诗句。注意“雁”“与”“郎”“藤”“鸦”等字的正确书写。
8.(1)归雁洛阳边
(2)(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3)《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解析:
(1)根据积累作答。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归雁洛阳边”,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注意“雁”字不要误写成“燕”。
(2)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说话的对象是老师,情景是明阳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说话时先要写出称呼,然后指要讲清楚自己出现打瞌睡的原因(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再表决心(以后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要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得体。
(3)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通读这则材料,借助两幅图片中的文字,再结合“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一句,提炼出材料的对象:《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怎么样:接连回归。
9. (1)C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解析:
(1)第一题,抓住题干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中的月”,分析各项内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写中秋景物的诗句,所以答案为C。第二题,抓住诗题中“登高”一词,结合诗的内容即可判断出节日为“登高节”,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有关的诗句。(2)仔细阅读所提供信息,了解对联的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提供的各项,判断对联。
10. (1)到达,登上) (2) (水波荡漾的样子) (3) (耸立) (4) (升起) (5) (信) (6) (形容悲伤到极点)
解析: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澹澹”这个词语不常见,它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书”在这里是名词,“信”的意思。
11. (1)恩重如山 (2)才高八斗 (3)气壮山河 (4)隔岸观火
解析:
这是一道趣味语文题,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以及对图画的辨析能力。第(1)题天平的两边分别是“恩”和“山”,天平呈平衡状态,所以应该是“恩重如山”;第(2)小题“气”字字形较大,“山河”字形较小,所以是“气吞山河”;第(3)小题从左右的高度可以判断出为“才高八斗”;第(4)小题“岸”字的两边分别是“火”和“目”,所以是“隔岸观火”。
12. 客路 行舟
13.“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解析】
12.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客路,旅途。行舟,船行水中。由这两个词可以知道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13.
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海日”“江春”本是景物,没有生命,但是“生”“入”使其人格化,具有了人的意志和情思,诗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蕴含了“新旧交替”的哲理,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14.(1)示例:沧海上水波荡漾,一个接着一个的巨浪拍向岸边的岸礁,激起的水花在空中飞舞。山岛在沧海四周环绕,高高地挺立。(意近即可)
(2)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任答三个),虚写:日月、星汉,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意近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根据诗句的意思描写画面即可。示例: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2)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可见包含的景物有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5.(1) 曲牌名 思绪
(2)全诗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写景的文字,并且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此情此景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忧伤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文题理解。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为曲牌名,“秋思”为题目。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秋思”中的“思”字点明中心,体现了作者在秋天的绵绵思绪。“思”有“思绪”之意。
(2)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指出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这首曲中除了最后一句外,全都是写景的文字。“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写作者羁旅天涯之所见,秋日里万物缺少生机,夕阳西下之时,枯败的藤,一只乌鸦在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落日秋景图;“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写游子骑着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游子远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看到炊烟袅袅。景中含情,侧面展现了游子羁旅天涯之苦,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切,漂泊之苦。
16.(1) 时节 伤感
(2)这两句诗,诗人托千里与共的明月去陪伴夜郎西的友人,既将明月拟人化,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想象奇特,令人称道。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景物描写作用的分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杨花即柳絮。“杨花落尽”点明季节是暮春。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择取“杨花”“子规”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据此填空即可。
(2)
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两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借物抒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诗人借明月以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担忧之情。
17.示例: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海水哗哗地冲上岸边,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下午,涨潮的时候,海面的景色可壮观了。银白的海浪一个紧接着一个向岸这边奔来。开始,浪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跳跃着。过了一会儿,一米来高的大浪一个推着一个奔腾而来。海浪撞击在海边的礁石上,迸出碎玉般的浪花。游客们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解析:
这是一道小作文训练题目,要求写一段描写大海的文字。此题要注意在描写大海的景色时,可以从人的不同感官入手,表达出人们在欣赏大海景色时的内心感受。选取景物时要注意,除了对海水、海鸥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可以加入海边人物的活动,这样画面才更美。即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展示大海的魅力。
点睛:这篇小作文可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突出大海的形象。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所要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能够全方位展示景物的特点。
18. 诗人 慷慨悲凉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贬官 停宿 唐 散曲 求是指在 观沧海 绝 次北固山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解析:
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⑵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⑶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次北固山下》
⑷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⑸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19. 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达到极点 停宿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柳絮 给
解析:
(1)句意: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临:到达,登上;
(2)句意: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句意: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竦峙:耸立;
(4)句意:我很幸运。至:达到极点;
(5)句意: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停宿;
(6)句意: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7)句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柳絮;
(8)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与: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