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与测试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与测试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与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 )然张开了眼。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的光,hōng(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鸟儿将kē(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烘________托
(2)抖擞________
(3)风筝________
(4)粗犷________
(5)贮________蓄
(6)澄 _______清
(7)应和________
(8)着________落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应和(huò) 干涩(sè) 慈爱(cí) 翩翩起舞(biān)
B.看护(kàn) 菜畦(wā) 倾诉(qūn) 咄咄逼人(duō)
C.济南(jì) 溪水(qī) 嘹亮(liáo) 终年贮蓄(chù)
D.窠巢(gě) 静谧(bì) 撑伞(zhǎng) 召开会议(zhāo)
4.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春》一文的 “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冬天的济南“可真算得上是个宝地”这一结论。
C.《雨的四季》一文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D.《观沧海》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能够到此,幸运极了,我用此歌表达我的志向”。这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卒章显志,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5.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组是( )
①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②当王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王老师,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③当好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没钱买票,如果你愿意慷慨解囊,我就在此先行谢过!”
④当晚上爸爸叫你早点睡觉时,你说:“你只有欺负我!妈还在打游戏,你咋不说?”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与建筑整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7.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下面对传统节日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春节 贴春联、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重阳节 登高、赏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期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②④⑥③①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④①②⑤ D.⑥④②⑤③①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老年人其实需要更多的关爱。
B.王大爷是个跳绳高手,每分钟能跳大约160个左右。
C.“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故乡是陕西富平人。
评卷人得分
三、基础知识综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xù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含xù( ) 深邃(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句子默写
12.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2)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3)客路青山外,______。潮平两岸阔,______。
(4)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
(5)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3.课文内容识记填空。
①《天净沙 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揭示主题,表达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性学习
14.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某校学生会准备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街头采访记录:
市民甲:我邻居的孩子有自闭症,他从来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气,有时不知为什么就在街上大喊大叫的,样子挺可怕。这有自闭症的小孩儿就是傻子加疯子!
市民乙:自闭症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儿童啊。听说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在数学、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赋,美国有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儿还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呢。
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需要一份倡议书。请你根据上面的街头采访记录,把下面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不超过20个字)
自闭症患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宇宙里。为了普及自闭症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会将举行公益宣传活动。点滴行动,传递爱心。期待你的积极参与。
评卷人得分
七、语言表达
15.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16.进入初中以来,小军明显感觉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大,针对语文老师提出的阅读名著的要求,他迟迟不能完成,并扬言道:“那些书都过时了,读了也没用!”你作为语文课代表,针对他的困惑,请写一段劝说他的文字,100字左右。
要求:①符合情境;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7.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
评卷人得分
八、诗歌鉴赏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理解诗词文题及内容并填空。
【甲】诗题目中的“次”的含义是___________,文中的“乡书”指的是_________;【乙】词中的“天净沙”是___________,词中的“断肠人”指的是__________。(填人名)。
19.甲乙两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他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从情感方面看,【甲】诗透露出的是一种____________,【乙】词所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
20.《次北固山下》诗歌押的是______韵,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楷体将【甲】诗的颔联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2.对上面面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次北固山下》中的“客路在青山外”说明在行船之后,还要上岸再乘车前行,因此,诗句暗含有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之意。
B.【乙】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甲】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D.“古道西风瘦马”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23.下面诗歌中的情感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评卷人得分
九、现代文阅读
(乙)春天最初是闻到的
①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②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挺凉、甚至挺冷的空气里,忽然,一股子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③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④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兴奋与光亮?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⑤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24.“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25.结合语境,品味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6.结尾句“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7.同样写春,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感受春天的方式有些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加以分析。
评卷人得分
十、作文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xīn yùn 烘

解析:(1)欣:xīn,喜悦。
(2)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晕,多音字,意义为“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时读yùn。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3)窠巢:鸟兽昆虫的窝。注意“窠”的部首为“穴”。
2. (1)hōng (2)sǒu (3)zhēng (4)guǎng (5)zhù (6)chéng (7)hè (8)zhuó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辨析能力。读准字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看是否违背拼音书写规则,比如“有a不放过,没a找o、e;i、u相连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等;②谨防误读形声字;③改正习惯性误读;④熟练掌握多音字。“烘”读hōng,不要读成gōng;“擞”读sǒu,不要读成shù;“筝”读zhēng,不要读成zhēn;“犷”读guǎng,不要读成kuàng;“贮”读zhù,不要读成chǔ;“澄”读chéng,不要读成dèng;“和”读hè,不要读成hé;“着”读zhuó,不要读成zhe。
3.D
解析:A.“应和”的“和”应读为“hè”,“翩翩起舞”的“翩”应读为“piān”,共有2处错误;
B.“看护”的“看”应读为“kān”,“菜畦”的“畦”应读为“qí”,“倾诉”的“倾”应读为“qīng”,共有3处错误;
C.“济南”的“济”应读为“jǐ”,“溪水”的“溪”应读为“xī”,“贮蓄”的“贮”应读为“zhù”,有3处错误;
D.“窠巢”的“窠”应读为“kē”,“静谧”的“谧”应读为“mì”,“撑伞”的“撑”应读为“chēng”,“召开会议”的“召”应读为“zhào”,共有4处错误;
故选D。
4.C
解析:A.“春花图”的顺序应在“春风图”之前;
B.《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开头是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C。
5.B
解析:①句表达得体。用“见教”一词表示对同学的尊重,含有向对方学习之意;
②句表达不得体。“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用“三宝殿”喻自己的住所,是一种自大的说法;
③句表达得体。面对好朋友的说法,既表示了自己不去看球赛的态度,也用调侃的语气表示了自己对好朋友的谢意;
④句表达不得体。“你”“我”相称,把父母当成了平辈,回答时争锋相对,直接“揭短”,很没礼貌;
故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A项,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D
解析: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静夜思》中的诗句。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表达客居思乡之情。其中的“明月”不是专指中秋的明月。故选D。
8.B
解析:B.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故选B。
9.C
解析:文本中,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据此,正确排序为:⑥③④①②⑤。故答案为C。
10.C
解析:A.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语意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D.句式杂糅,去掉“的故乡”或“人”。
故选C。
11. (1)蓄 suì (2)篷勃 蓬勃 (3)端庄;庄重
【解析】
【分析】
【详解】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蓄”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蓬勃”就是双音节词语。如“蓬”“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凝重”的语境义是端庄;庄重。也就是在文章中的意思。
12. (1)东临碣石 山岛竦峙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君直到夜郎西 (3)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 (4)海日生残夜 归雁洛阳边 (5)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碣”“竦峙”“杨”“夜郎”“悬”“残夜”“雁”“藤”“瘦”的写法。
【点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
13. 小桥流水人家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天涯、腰脚”等字词容易写错。
14. 大部分人对自闭症不太了解,甚至存在错误认识 提升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和关注程度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因为甲乙两人的认识均为片面,所以解答本题需要从对自闭症认识欠缺角度作答。示例:部分市民对自闭症有一些了解,但认识存在误差。2)发出倡议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关爱自闭症儿童,所以解答此题要写出这层意思。示例:消除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错误认识和偏见。
15.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围绕“亲情”的主题,抓住例句“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式结构为“亲情是……,每个人都是它的……,让它……”。内容要与前后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6.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进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学习压力加大,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看某些有情节的名著,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与眼光,还会提高写作水平。希望你能重视名著,按照老师要求阅读名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劝说时一定要高度注意语言的分寸。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语言。劝说一定要看人说话。语言过激,有时会适得其反;语言力度不到,有可能就不凑效果。解答此题,要针对小军的“名著过时,阅读名著无用论”劝说,语气要委婉,要讲清楚名著在文坛的地位,阅读名著的好处即可。注意题干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小军,名著没有过时,阅读名著大有好处。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她还能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17.(2分)示例1: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示例2:落叶在风中飞舞,是为了展示曼妙的舞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根据此要求可仿写为:寒梅在枝头绽放,是为了展示生命的坚强;向日葵向东方含笑,是为了表达榜样的力量。
18. 停留 家书 词牌名 马致远(像马致远一样不能回家的游子)。
19. 淡淡的乡愁 对家乡愁肠寸断(刻骨铭心)的思念
20. an 前、悬、年、边
21.书写内容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2.B
23.A
【解析】
18.
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意思,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整个句子或者整首诗歌的意思来理解。“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次”的意思是“停留”;“乡书何处达”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书”在这里是名词,“书信”的意思;“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断肠人”指的是诗人马致远或者是像马致远一样不能回家的游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次北固山下》尾联的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作者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悲伤到极点的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苦悲伤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
本题考查诗歌的押韵。押韵,就是诗句的末尾一个字,需要是相同韵母的韵字。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押韵的字称为韵脚。《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韵母“an”,韵脚为“前、悬、年、边”。
21.
本题考查正确、规范书写汉字。本题首先要分清颔联是哪两句诗,然后正确规范书写即可。律诗分成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由此可知书写内容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注意“平、悬”的写法。
22.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B.【乙】词《天净沙 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无家可归的愁苦。“表现了游子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解错误。
故选B。
23.
本题考查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将江景写得恢弘阔大,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A.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由“孤舟”“断肠”可以看出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凸现了明月随潮涌生的情状,景象壮观,气势宏伟;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暗含自己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选A。
24.示例: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飘忽不定、若隐若现,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25.示例: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冬季犹存的日子里就已经闻到春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的赞美。
26.示例: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对改天换地的憧憬,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
27.示例:冯骥才描写的是出现在冬天犹存的天地里的春天,它飘忽不定、若有似无,但它会把气息散发出来,透露给人们,因此作者说春天是闻出来的。朱自清笔下的《春》,相比冯骥才笔下的春更热闹,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共同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的。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可以先迅速浏览文章,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根据第③段“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第④段“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可轻松提炼概括出“最初”的春天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等等角度来理解。此句“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中“急不可待”“透露”是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是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冬天就可以发现春的气息,春存在于冬天犹存的天地里,表现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盼望。
3.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未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从结构上看,本文的未段总结全文,并与文题照应;从内容上看,点明中心,在作者看来,春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在它出现之前,急不可待地像精灵一般地把春的气息散发出来。这时用冻得发红的鼻子可以闻到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就会意识到春天来了。用祈使句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之情。
4.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朱自清的《春》全篇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有条不紊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悄无声息地来到人间,需要用“闻”的方式去及时的发现它。第一部分(①段),写每年春寒料峭的时候。我都会等待着春的到来;第二部分(②-⑤段),具体写“知春”要走趁早,要用“闻”的方式去寻找春天到来的脚步;第三部分(⑥段),提醒读者在天气尚寒的冬日,及早用“闻”去感知春天。本文重点强调春天若隐若现、似有若无,能通过“闻”来发现等特点。
28.范文:
家的温暖
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在我孤独无助时,它让我有了依靠。家,是父母的唠叨,祖辈的慈爱。家,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它却是最充满温暖的地方。
家的温暖,是爸爸每天清晨放在床头柜上的一杯白开水。每天醒来,身旁都会出现一杯白水,不知是什么时候放的,但总是不冷不烫,温度刚刚好。我时常在早晨闭眼假装睡着,偷偷地听着爸爸进门的声音,想象着爸爸苍劲有力的手握着杯柄,悄悄地放下杯子,家的温暖在心底油然而生。
家的温暖,是妈妈日复一日的唠叨。“快起起床啦!”“快去运动啦!”妈妈的唠叨声每天在耳畔响起,无非就只有那么几句话。以前,我对这样的唠叨感到十分反感,甚至觉得烦心,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对妈妈的唠叨十分顺从,如果有哪一天,妈妈突然一句唠叨也没有,我甚至会有点想念,这就是家的温暖吧?
家的温暖,是奶奶烹制出的美味佳肴。每当放学回家后,总能闻到厨房里一股喷香的味道,我和姐姐这两只“小馋猫”早就口水直流。做饭似乎是奶奶的一种兴趣,每天,奶奶都会兴致勃勃地和我敲定菜谱,每当看到我吃得特别香,奶奶的脸上总会绽出笑容。家的温暖,就是奶奶烹制出的幸福的味道。
家的温暖,是我们都在一起,爸爸在看书,妈妈在看手机,我在看电视,奶奶在择菜。温暖就在这默默无闻中展现,安宁、幸福、祥和的气氛充满了家。
家,不过是爸爸的一杯水,妈妈的一句话,奶奶的美味佳肴……可,却是这么普通、平淡的家,带给了我温暖。我爱我家!
解析: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我们每个人的家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但一定都是温馨的,充满关爱的。在充满爱的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件激动的或高兴的事,甚至是伤心的事;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来之不易的物品等等。写作时,我们可以写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可以写家庭教育的独到之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写晚辈对长辈的孝顺,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可以从家庭成员忘我工作的角度入手,写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突出人的精神面貌;还可以从家庭成员的爱好写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等等。二、情感要真实。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写这样的文章要和单纯写人的文章区分开来,一定要写出家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真实情感,力求以“真情”动人。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手法来展现人物情感,演绎家庭成员之间动人的故事,总之,亲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越真越感人,越朴实越亲切,切不可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乱造,而要用自己的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打动读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