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世说新语》二则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欣然( ) 奕女( )
柳絮( ) 尊君在不( ) 友人惭( )
评卷人得分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离开)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5.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6.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春秋至汉末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表达母爱的:《金色花》主要表达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荷叶·母亲》则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D.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评卷人得分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A.古代诗词歌赋是先辈们投入历史长河的箴(jiǎn)言,B.我们在这长河的下游撑一支好奇的竹篙(gāo),扬一叶求知的帆,C.打捞着那源自千年前的信笺(zhǎn),品位其中的或喜或悲的情感,D.那散发着古朴芬芳的诗文,让我们陶醉、沉溺(ruò)、留连忘返。
②这些诗文的魅力在于其描绘了一幅幅绝美的图景: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1)A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秀丽西子,也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2)_________________”的雄浑大漠;有刘禹锡《秋词(其一)》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天明艳的景致,也有赵师秀《约客》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夏之交的江南诗画。各番景致,美在其中,令人心驰,令人神往。
③这些诗文的魅力还在于其造就了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④潜心读书有多种境界。刘禹锡《陋室铭》中“(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陶渊明《饮酒·其五》中“(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让我们在璀璨的古诗文中度过这“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8.下列摘自第①段的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词歌赋是先辈们投入历史长河的箴(jiǎn)言。
B.我们在这长河的下游撑一支好奇的竹篙(gāo),扬一叶求知的帆。
C.打捞着那源自千年前的信笺(zhǎn),品位其中的或喜或悲的情感。
D.那散发着古朴芬芳的诗文,让我们陶醉、沉溺(ruò)、留连忘返。
9.根据提示,默写第②、第④段中的古诗文名句。
10.古代诗词歌赋承载了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是指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而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指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B.《大道之行也》中,“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一句,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归,女子回家。
C.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有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一篇赠序。
D.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清明,这一传统节日是祭祀、扫墓的日子,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评卷人得分
四、句子默写
11.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五、综合性学习
12.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人们响应政府号召,关门闭户,尽量不出行。小林同学总嚷嚷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于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小林爸爸决定在给孩子讲完《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举行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家庭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如果让你来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
环节一:诚信成语大家举
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诚信新闻大家看
环节五:诚信图片大家观
(2)请写出一个与诚信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妈妈从网上搜到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向家庭成员播报。(不超过25个字)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政府有关防疫要求,切实保障群众生活,防止疫情防治用品和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过快上涨,2020年2月1日,青岛市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用品经营者价格政策告诫信》,并与10家我区大中型商场超市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
(4)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漫画内容,揭示漫画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六、语言表达
13.仿照示例,为谢朗颁发一个奖,并说明理由。
示例:我为谢道韫颁发“才女奖”。以絮喻雪,既点明了雪花飘舞的情态,又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极富神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七、对比阅读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回:“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回:“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日:“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②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③,进口:“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⑥肤,虎狼食内,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 列子 说符》)
【注释】①祖:这里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和:应和。表示同意。③预于次:参预在末座。预,参预。次,在排列上次一等。④类:种类,物类。⑤选:更迭,交替。⑥唱:叮,咬。
1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期日中( ) ②太丘舍去( )
③众客和之如响( ) ④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不如君言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C.与人期行 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6.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殖 五 谷 生 鱼 鸟 以 为 之 用
17.翻译下列句子。
(1)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8.结合【甲】文中元方和【乙】文中鲍氏之子的语言,分析他们不同的个性。
评卷人得分
八、作文
19.(2016四川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情境写话。(100字以内)
在5.12地震8周年之际,学校举行防震演练。演练开始的铃声响起时,同学们纷纷双手举起书本放于头顶,在课桌旁躲两分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场所。小刚同学却一直坐在座位上不动。他的同桌小明叫他快跑,他却说:“慌什么,假的嘛!”
演练结束后,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劝说小刚积极参与到演练中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fù xīn yì xù fǒu cán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注意“不”是通假字,通“否”,要读通字的拼音。“惭”不要读成“jiàn”。
2.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3.D
解析: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因:趁、乘。故选D。
4.B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B项有误。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撒盐空中”比较写实,雪粉白晶莹,飘散而下,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故选B。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的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5.C
解析:
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6.C
解析: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本句重点字词:中,正午;舍,舍弃、放弃;乃,才;
因此本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故选C。
7.B
解析:B.“南宋临川王刘义庆”“记载春秋至汉末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表述错误。刘义庆是南朝宋,而非南宋,《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故选B。
8.B
9.⑴乱花渐欲迷人眼⑵长河落日圆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⑷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B
【解析】
8.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箴(zhēn)言;
C.信笺(jiān),品味;
D.沉溺(nì),流连忘返;
故选B。
9.
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要求:不能添字,不能少字;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落日圆、碧霄、池塘、蛙、案牍、劳形、见。
10.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归,指女子出嫁。故B错误,选B。
1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略
12.(1)(示例)诚信典故大家讲 诚信名言大家说
(2)(示例)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等。
(3)(示例)崂山区10家大中型商场超市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
(4)(示例)一架天平的两端各坐着一个正在考试答题的学生,高起一端的学生正在一脸笑意地抄小抄,而低处一端的学生讲究诚信答题,正眉头紧锁,认真思考,努力答题。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重。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活动围绕“诚信”展开,句式为“诚信……大家……”,示例:诚信活动大家列、诚信宣传大家说等。
(2)本题考查关于诚信的成语积累。示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童叟无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信,行心果等。
(3)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新闻的标题言简意赅,大致格式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因此可概括为: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告诚信》并与10家商企签订承诺书。
(4)本题考查漫画图文转换能力。注意描述漫画内容客观、真实,揭示漫画寓意。示例:一架不平衡的天平上,各坐着一个正在考试答题的学生,轻的一端的学生正在一脸笑意地抄小抄,而重的一端的学生讲究诚信答题,正眉头紧锁,认真思考。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重,以不诚信为轻。
13.示例:我为谢朗颁发“文学奖”,以盐喻雪,贴切地写出了雪的颜色、下落之态,更让人感受到雪之“骤”。
解析:
本题作答要在理解古文《咏雪》内容的基础上仿写作答。《咏雪》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文章中的“兄子胡儿”就是谢朗,他把“飘飞的雪”比作“撒盐空中”。拟写时要采用“我为谢朗颁发‘XX奖’,以……喻……,……”的句式来拟写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4. (1)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2)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3)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4)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欣然”意思是“高兴”的样子;“期”的意思是“约定”;“信”的意思是“讲信用”。
15. 约定 舍弃、丢下 回响,回声 只,只是 D
16.殖 五 谷 ∕ 生 鱼 鸟 ∕ 以 为 之 用
17.(1)人类把能够食用的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供人食用)的吗?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18.元方面对失信的友人据理抗辩,体现出他有礼有节、讲信明理;鲍氏之子当众提出自己的见解:天地间的生物和我们人并存,本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可见其敢于向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解析】
15.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①大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
②大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丢下。
③大意:所有食客高声附和,像是有回声一样。响:回响,回声。
④大意: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徒:只,只是。
(2)A.乃:副词,“才”/副词,“竟然,居然”;
B.如:动词,“像,如同”/介词,“按照”;
C.与:介词,“和”/动词,“给”;
D.徒:都是副词,“只,仅仅”;
故选D。
16.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其中,“殖五谷”“生鱼鸟”是动宾结构,句式对仗工整,都讲的是老天对民众的恩赐;“以为之用”是民众的做法,故停顿应是: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17.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可:可以,能够。食:吃。岂:难道。本:本来。该句是反问句,翻译时注意保留反问句式。
(2)与:和。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去:离开。
18.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甲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元方面对友人的失信和辱骂,他指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简短两句话,有理有据,使友人惭愧得下车来拉他。可知元方面对失信的友人据理抗辩,体现出他有礼有节、讲信明理。
乙文记述了只有十二岁的鲍氏之子反驳齐田氏的场景。他在面对“众客和之如响”的场景时,并不像其他人一样附和权臣,而是对权臣的说法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天地间的生物和我们人并存,本没有什么贵贱之分。面对权贵,他敢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他不畏权威、敢于挑战权威。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一个年龄十二岁姓鲍的小孩,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只是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吗?”
19.示例:小刚同学,虽然这只是演练,但目的是为了在灾难来临时我们能争取到更多的求生机会。如果平时演练时不积极参与,当灾难来临时,束手无策的我们肯定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下次演练时积极点,好吗
解析:
试题分析: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防震”这一劝说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