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社戏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哄骗(hǒng) 闹哄(hōng) 起哄(hōng) 哄抢(hōng)
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
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xù) 晌午(shǎng)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B.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C.母亲便勉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D.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3.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B.委实:实在 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隐隐约约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5.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 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B.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D.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能否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9.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C.悠扬 宛转 沉静 自失 消失
D.宛转 悠扬 愉快 自失 弥散
10.《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应紧扣题目,写这些内容,扣题不紧,可以不写。
B.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C.这些内容可以少写点,多了就冲淡了看戏的内容,使得结构松散,不能突出中心。
D.开头和结尾所记的事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1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母亲便宽尉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___)
(2)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___)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幽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___)
(4)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蓬。(___)
13.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和杂文集《而已集》《坟》,等等。
14.学习了《社戏》一文后,班级举行“走进戏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
这次实践活动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班级大屏幕正在播放关于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请你说出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
15.阅读《社戏》(节选),回答问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⑦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⑧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⑨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⑩“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有改动)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4)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写主要内容的。
B.第⑤段“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的,所以显得很真切。
(5)说说选文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A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③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有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 ( http: / / www.21cnjy.com )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看一场年戏。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读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改成“大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你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闹哄(hong)起哄(hòng);C.撺掇(cuān duo)桕树(jiù);D.皎洁(jiǎo)。故选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不合语境,“勉慰”指安慰勉励。这个词语含有劝人努力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用“宽慰”。A项,使用正确,“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B项,使用正确,“装模装样”指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D项,使 用正确,“踱来踱去”指慢步来回行走。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归省: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C项,自失: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D项,絮叨:啰啰唆唆地说话。故选B。
4.【答案】D
【解析】
D.有误,“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比喻的修辞,不是拟人。故选D。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项《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C项“身体欠佳”是书面用语,用在此处不妥。D项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6.【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选填关联词。解答时要先理解所给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联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再根据与短的内容来分析即可。比较四个选项,选项中的前三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所以要确定第四个横线要填写的词语。根据句意可知,第四个横线上应填写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因此排除A、D选项;再比较B、C选项,最后一个横线上应填写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故应选B。
7.答案:D
解析:A.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里。B.“不合用”后的逗号应为分号。C.句中的顿号应为逗号。
8.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保护并了解”的顺序不符合逻辑,应为“了解并保护”。B.两面对一面,应把“的”改为“是否”。C.搭配不当,去掉“的作者”或“的作品”。
9【答案】B
【解析】
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分析。第三个空,“沉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安静、寂静,没有一点动静,用来形容景物以及人,“愉快”指高兴。横笛的悦耳声音,使原本迫切想到戏台看戏的“我”的心静下来,所以此处应该用“沉静”,锁定BC。第五个空,“弥散”指的是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弥散”更符合此处语境。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本文主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即可。《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孩子们天真率直,活泼可爱得到了尽情的展现。表现出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然后分析四个选项。A项认为“可以不写”是不正确的。C项“使得结构松散,不能突出中心”是不正确的。D项“因为它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不全面,“因为它不仅是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而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故选B。
11.答案:朦胧 弥 藻 吁
12.答案:(1)尉—慰
(2)浮—凫
(3)幽—悠
(4)蓬—篷
13.答案: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14.答案:(1)(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增强我们走进戏曲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艺素养。
(2)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老生,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小旦。
解析:(1)设计开场白要简单介绍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及目的,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能够调动气氛,引起大家的共鸣。
(2)平日里注意学习积累戏曲的有关知识。生,泛指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旦角,则全为女性,据此,“长胡子的男子”很显然应是“老生”,“年轻女子”应是“小旦”。
15.答案:(1)“我们”看戏回来的途中偷煮罗汉豆吃,六一公公佯装责怪后送豆并夸赞“我”。
(2)双喜形象: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根据“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来分析可知双喜是一个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
(3)运用比喻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
(4)D
(5)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浪漫的理想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找出选文的记叙要素,按照“人+时+地+事(起因、经过、结果)”(写人叙事类)或“景物+特点”(写景类)的格式,归纳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本题可筛选选文第③④⑤段中双喜在“偷豆”这一情节中的表现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此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这是比喻的修辞;“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由此可见,画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驾船技艺的高超和急切返回的心情。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4)这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不是鲁迅,但这篇小说的背景还是和鲁迅有一定关系的,其中心思想也代表了鲁迅的思想。
(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全文分析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情感。“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是因为那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更是因为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突出“那夜”的难忘,突出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16
【答案】1.看戏之前,大人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奔走相告;看戏中,男女老少沉醉其中;戏台下,青年男女卿卿我我;戏台上,演员卖力表演;戏台上偶尔出现的“奇幻效果”。
2. 不好,“大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 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表演的精彩,表现了“我”对故乡年戏的怀念。
3.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4.【示例】安徽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本题不设统一答案,所写地方戏剧种类应与自己所处地域一致,表述清楚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二、三段的内容,可知作者从看戏之前、看戏中、戏台下、戏台上、戏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2.此题考查了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表达艺术。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修辞、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1)“大片大片”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改后就没有了这种效果。(2)画线句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戏台下大人小孩看戏的沉醉入迷的样子,也从侧面表现出戏台上表演的精彩。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3.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本文的最后一段与《社戏》中的结尾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故乡人、故乡的淳朴风俗的怀念之情。
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戏曲知识的积累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示例:安徽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