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壹 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贰 积弱贫之危——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叁 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肆 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目 录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赵匡胤的崛起担任禁军最高统帅
2、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3、建国后面临的问题
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
(1)藩镇割据
(2)皇权失威
(3)武将跋扈
(一)北宋建立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二府三司)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府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二府三司)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目的: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特点:行政、军权、财权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
(2)地方
设提点刑狱司解除节度使司法权。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解除节度使行政权;
在地方设转运使将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解除节度使财政权;
司法
地方精兵强将编入中央禁军,实行更戍法,文官任枢密院长官;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崇文抑武
与历代相比较,宋代科举取士人数最多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3、制度影响
积极:有效预防内部动乱,巩固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消极: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降低行政效率,助长因循守旧风气。
“(宋太祖)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1
祖宗之法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一)统治危机的出现
1、民族政权并立
二、积弱贫之危——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2、积贫
(1)冗官:采用恩荫制、奉行对官僚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机构庞大臃肿;
(2)冗兵: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3)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
(一)统治危机的出现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
真宗景德时:一万余员
仁宗皇祐时:2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2万4千余员
3、积弱
(1)军事衰弱不振
(2)议和求安定
辽:澶渊之盟给辽岁币
西夏:北宋给西夏岁赐
二、积弱贫之危——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1、庆历新政
(一)改革
侧重:整顿官僚机构
败因:庆历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各种特殊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新政最终失败。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主要侧重在什么方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背景
社会危机
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边境,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统治危机出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背景
(2)基本原则
(3)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背景(2)基本原则(3)变法内容 (4)评价
变法性质
是一场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变法改革运动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改善积贫局面,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弱局面有所改观,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背景(2)基本原则(3)变法内容 (4)评价
变法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与西夏交战以失败告终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赵构即位重建宋朝,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但因宋高宗疑忌,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岳飞抗金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宋金和议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南宋的建立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示 儿
作者:陆游
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 这一变化( )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
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
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
B
两宋的政治军事
B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对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引起武将不满,成为内部动乱因素
B.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保守疲沓之风
C.提高文官地位,造成宰相专权乱政
D.强化专制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两宋的政治军事
C
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
B.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
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两宋的政治军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