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时标准:
1.理解19世纪末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加剧;
2.认识在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挽救民族危机所作的努力及其局限性,反思其经验教训,
3.理解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中国出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材料一 自甲午以前,吾国民不知国之危也,不知国危则方且岸然自大,偃然高卧,故于时无所谓保全之说。
——梁启超《论保全中国非赖皇帝不可》
材料二 吴玉章回忆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它使全中国为之震动,我和二哥曾痛哭不止。
——刘悦斌《戊戌维新运动史话》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下列材料反映甲午战争后怎样的情况?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2.序幕:“公车上书”
概念:指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3.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内容: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新式学堂
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反映了时代要求,具有进步性
①布新(经济、思想文化)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②除旧(政治、军事、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2.序幕:“公车上书”
3.高潮:百日维新
4.结果:失败
(1)表现:光绪帝被囚;维新派主要人物或逃亡或被杀;变法措施几乎被废止。
(2)原因(局限性)
①守旧势力的强大和阻挠;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度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③寄希望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2.序幕:“公车上书”
3.高潮:百日维新
4.结果:失败
5.评价
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爱国救亡的改良运动。
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二、民族危亡背景下下层农民的革命斗争——义和团运动
1.原因
(1)根本: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主要: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3)直接:德国强占胶州湾。
2.口号:扶清灭洋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义和团运动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因为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如何认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爱国
盲目排外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二、民族危亡背景下下层农民的革命斗争——义和团运动
1.原因
2.口号:扶清灭洋
(具有爱国性质,但盲目排外)
3.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评价
性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积极:展现了中国人民不为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和计划。
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直通高考》P73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二、民族危亡背景下层农民的革命斗争——义和团运动
三、民族危亡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2.经过
1900.6.10—6月中旬—6.21—7.14—8月中旬
“东南互保”:说明清朝地方势力扩张,中央势力式微。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二、民族危亡背景下层农民的革命斗争——义和团运动
三、民族危亡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列强要瓜分灭亡中国。
2.经过
3.结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内容 影响
政治 惩办“首祸诸臣”;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经济 巨额赔款
军事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
文化 停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外交 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政治控制
经济制裁
精神征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一、民族危亡背景下上层精英的变法努力——戊戌维新运动
二、民族危亡背景下下层农民的革命斗争——义和团运动
三、民族危亡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经过
3.结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
(1)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矛盾合流。
(2)对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小结
近代中国各阶层是怎样在灾难中趔趄而行、艰难探索,最终挽救民族危亡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失败
无产阶级??
1.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的态度是(  )
A.都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击八国联军
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随堂检测
C
2.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随堂检测
C
3.《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C.清政府成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随堂检测
A
4.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