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失败
失败
失败
第19课 辛亥革命
——我有一个共和梦想(孙中山的革命历程)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局限性。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首先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即辛亥年,因此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一、梦之酝酿——共和缘起
自主学习: 孙中山追梦时的时代背景如何?孙中山为实现其共和之梦做了哪些准备呢?请结合课本知识加以归纳?
提示:政治、经济、阶级、组织、思想、军事、导火线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准备:
导火线:
一、梦之酝酿——共和缘起
革命爆发的背景与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自救失败(新政、预备立宪)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奖励实业)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留学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保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评价?
一、梦之酝酿——共和缘起
材料一: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前提
核心
保障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局限性
一、梦之酝酿——共和缘起
1.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话强调了三民主义
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随堂练习
B
1911.10.10
1912.1.1
1912.2.15
1912.3.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12
袁世凯经选举成为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二、梦之构筑——创建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
二、梦之构筑——创建共和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
对比两部法律,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什么新的特点?
2.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随堂练习
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随堂练习
D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回望旧梦——成败共和
探究二: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
材料一: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
——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迫令放足
改良旗袍
旧式旗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剪辫运动
常见礼节
三、回望旧梦——成败共和
结合以下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的成果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民众的思想启蒙;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中国的近代工业化;
社会:革除封建社会风俗恶习,社会生活近代化.
材料四:民国二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材料五: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
材料六:吴玉章回忆道:“在南京临时政府中,不仅原来的官僚政客毫无生气,并且有些革命党人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蜕化,逐渐地丧失革命意志,而一味追求个人的官职和利禄去了。”
——转引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没有发动广大群众,影响范围有限
没有明确反帝目标,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
缺乏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科学革命纲领、发动人民群众、组织严密)
结合以下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之处)
三、回望旧梦——成败共和
孙中山的继续追梦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 败
民国陷入军阀统治
失 败
严重失败
1913
1915-16
1917-18
1921-22
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小结:
向中山先生致敬
学三民主义精髓
忆往昔峥嵘岁月
承不朽革命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