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931——1937
课程目标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日军侵华
1.侵华原因
(1)根本: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2)直接: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日本,为摆脱政治经济危机;
(3)有利条件: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西方列强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
2.侵华事件
据课本133页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中日矛盾开始上升
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日本侵华史实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日军侵华
1.侵华原因
2.侵华事件
3.侵华暴行
军事:
政治:
经济: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重庆大轰炸、细菌战和毒气战、“慰安妇”制度;
“以华制华”,先后扶植伪满洲国、汪伪政府;
“以战养战”,经济野蛮掠夺。
活埋中国人
杀人竞赛
尸横遍野
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松井石根所部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疯狂杀戮,血染古城。使30万以上的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惨遭屠杀;1/3的街道和建筑物被焚毁……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
——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部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我们该如何对待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记忆?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日军侵华
二、全民族抗战
1.局部抗战(1931-1937)
1.局部抗战(1931-1937)
(1)共产党
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组建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表达了誓死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中国共产党与主张抗日的第十九路军签订反蒋抗日停战协议……
1935年,《八一宣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策略开始了一个新的转变,不再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当作反革命内部的不同派别来看待,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抗日战争新论》、荣维木《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
结合材料,概括共产党对国民党及日本的态度变化。
由“反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1.局部抗战(1931-1937)
(2)爱国群众
东北人民自发组建革命军坚持抗战;北平学生发动一二 九运动
(工人、商人、学生、爱国华侨等)
从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的学生大罢课,有日本码头三万五千工人的大罢工……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制日货和禁止与日人交易的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这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 )
A.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的救亡运动
D.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B
“当余闻及日军在东北将有某种行动时,余即命令中国军警收军器于兵库,取不抵抗主义。” ——1931年9月21日晚,张学良电
结合材料和教材,找出国民党对中共及日本的态度变化。
1.局部抗战(1931-1937)
(3)国民党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并发动”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22日,由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在一份保证文件上签字。在这份保证文件中,蒋介石同意:(一)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二)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三)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四)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请出去。蒋介石的顾问、美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见证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
由“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到联共抗日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
B.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日军侵华
二、全民族抗战
1.局部抗战(1931-1937)
2.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A.原因
①根本: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主要:中共的倡导和积极推动。
B.过程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过程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变为新四军;
1937.9颁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限于国共两个党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
——张宪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民族性、广泛性、爱国性
1937年10月,“蒙汉抗日游击队”成立
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形成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
1938年4月,五台山“和尚连”成立
1937年8月以来,300万川军出川抗日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团结对外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C
课堂小结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日军侵华
侵华原因(根本、直接、有利条件)
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侵华暴行(军事、政治、经济)
局部抗战(共产党、爱国群众、国民党)
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全民族抗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