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2022·江西)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2022·江西)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3.(2022·江西)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4.(2022·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
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5.(2022·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可能做的事情是( )
A.欣赏蹴鞠表演 B.观看京剧演出
C.购买《红楼梦》 D.品尝烤红薯
6.(2022·江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张仲景——“医圣”——创编出了"五禽戏”
B.杜甫——“诗仙”——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人类作战方式的巨大变化
D.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2022·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8.(2022·江西)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9.(2022·江西)”6月3日,实行销毁,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窃
10.(2022·江西)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 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 859年4月 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1.(2022·江西)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给下图拟定的标题,合适的是( )
A.洋务运动示意图 B.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示意图
C.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
12.(2022·江西)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3.(2022·江西)“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2022·江西)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
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15.(2022·江西)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16.(2022·江西)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17.(2022·江西)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8.(2022·江西)下图是苏联1928-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22·江西)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22·江西)下图漫画反映了( )
A.德国分裂 B.欧洲联合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王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夏朝的建立、开通大运河、辽与北宋的和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贞观之治”诸侯争霸、鉴真东渡、宋词元曲、战国七雄、开放的社会风气
22.(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5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质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23.(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
(单位: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目兴衰》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泄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24.(2022·江西)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报刊]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历史文献]
材料二: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今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白)
[历史绘画]
材料三:
[历史年表]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54年7月 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一18型”飞机升空飞行
1954年12月 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0匹马力)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5年7月 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
1955年11月 江西省重点工程——乐平钟家山煤矿新建的竖井正式投入生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江西学生运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江西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请结合史实,简述图8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工具都与纺织技术有关,由此可以推断半坡人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B符合题意;
题干中未提及玉器制作的相关内容,A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C不符合题意;
半地穴式房屋题干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即可作答。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即可解答相关试题。
2.【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可知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C符合题意;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A不符合题意;
墨家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B不符合题意;
“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各学派的思想主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各学派的思想进行归纳对比,找出异同方便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A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变革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C表述错误;
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即可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变法的背景、人物、内容及影响。
4.【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颁布“推恩令”,梁国被分为十七个侯国就是实行推恩令的结果,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D符合题意;
西汉并未废除郡县制,A不符合题意;
“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B表述错误;
“推恩令”并没有导致西汉的灭亡,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符合题意;
京剧形成于清朝,B不符合题意;
《红楼梦》是清朝时期的作品,C不符合题意;
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东京的繁荣景象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正确;
五禽戏是华佗编制的,排除A;
杜甫被称为“诗圣",排除B;
活字印刷术与人类作战方式的变化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难度适中,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
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符合题意;
题干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到达地区、意义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进士地位都和科举制度有关。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论题目还是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被称为八股取士。D符合题意;
废除丞相制度与科举制无关,A排除;
三司是掌管地方的官吏,B不符合题意;
锦衣卫是特务机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9.【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6月3日,实行销毁,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A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B不符合题意;
1894年中日之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的加深,排除C;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材料,掌握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时间“1858-18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相关史实,A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的时间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信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90年、汉阳铁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中涉及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A符合题意;
沙俄侵占我国领土与题干无关,B排除;
义和团运动题干未提及,C排除;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题干未涉及,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即可作答。洋务运动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措施、结果及影响。
12.【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符合题意;
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长征时期的身世,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于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需要对比归纳,找出异同便于试题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2013——2017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符合题意;
民主政治题干未涉及,A排除;
外交事业题干未涉及,B排除;
国防和军队建设题干未涉及,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
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夫金字塔修建需要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国王权力至高无上才能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D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
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即可作答。
16.【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的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
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
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
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没有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排除;
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排除;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巴黎公社,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B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实施与1921年,A不符合题意;
经济危机与题干无关,C不符合题意;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1985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掌握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9.【答案】B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以非暴力的方式,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符合题意;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时间是1920年而不是1857年,排除A;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是非暴力而非武装斗争,排除C;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而不是美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难度适中,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中,1949年, 美国支持西德建国,苏联支持东德建国,德国分裂了,它体现了冷战的加剧,A符合题意;
欧洲联合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排除B;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排除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战后德国的分裂。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即可作答。
21.【答案】(1)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2)示例:时期: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内容:开通大运河、“贞观之治”、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东渡。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笔记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本题考查时代特征及主要内容。根据题意进行归类即可。示例:时期:如从图片中选择《隋唐时期》,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史实得出其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史实得出内容:开通大运河,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当时有开放的社会风气,对外有鉴真东渡日本。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及主要史实有明确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他人言之有理即可。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两弹一星”;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赵登禹、黄继光、雷锋、但丁、贝多芬的生平即可作答。如选择雷锋:结合所学雷锋精神得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结合所学但丁的著作和地位得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邓稼先、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得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及“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综合用于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答案】(1)工业革命、美国内战。
(2)示例一: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 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
示例二: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等。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90-1890 年,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上半期,美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861-1865 年,美国进行了内战,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根据材料二所给时间“1913”"19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0年, 这一期间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使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分裂,因此,1920年, 没有奥匈帝国的人口统计数据。
(3)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 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以人口问题为切入点,考点美国内战、一战等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正确分析、归纳材料,综合用于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答案】(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示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5)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1919年5月6日”“释放被捕学生”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性质得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根据材料一“联名致电北洋政府”得出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一路之送茶送饭, 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得出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片名称《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革命军的建立过程得出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结合所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作用得出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为这些成就的确取得奠定了基础。
(5)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 开工建设”并结合所学得出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江西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一五计划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悉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2022·江西)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会制作玉器 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工具都与纺织技术有关,由此可以推断半坡人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B符合题意;
题干中未提及玉器制作的相关内容,A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C不符合题意;
半地穴式房屋题干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即可作答。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即可解答相关试题。
2.(2022·江西)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可知强调顺应自然,减少战争;“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可知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诸子百家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C符合题意;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推崇西周制度,A不符合题意;
墨家并不是支持兼并战争的,B不符合题意;
“为政以德”、“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理政的理念,并不是追求精神自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各学派的思想主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各学派的思想进行归纳对比,找出异同方便作答。
3.(2022·江西)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A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变革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C表述错误;
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即可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变法的背景、人物、内容及影响。
4.(2022·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
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颁布“推恩令”,梁国被分为十七个侯国就是实行推恩令的结果,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D符合题意;
西汉并未废除郡县制,A不符合题意;
“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B表述错误;
“推恩令”并没有导致西汉的灭亡,C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5.(2022·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可能做的事情是( )
A.欣赏蹴鞠表演 B.观看京剧演出
C.购买《红楼梦》 D.品尝烤红薯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符合题意;
京剧形成于清朝,B不符合题意;
《红楼梦》是清朝时期的作品,C不符合题意;
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东京的繁荣景象即可作答。
6.(2022·江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张仲景——“医圣”——创编出了"五禽戏”
B.杜甫——“诗仙”——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人类作战方式的巨大变化
D.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项正确;
五禽戏是华佗编制的,排除A;
杜甫被称为“诗圣",排除B;
活字印刷术与人类作战方式的变化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难度适中,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2·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
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符合题意;
题干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到达地区、意义即可作答。
8.(2022·江西)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进士科,创立殿试制度,提高进士地位都和科举制度有关。 明朝的科举考试不论题目还是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被称为八股取士。D符合题意;
废除丞相制度与科举制无关,A排除;
三司是掌管地方的官吏,B不符合题意;
锦衣卫是特务机构,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科举制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9.(2022·江西)”6月3日,实行销毁,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窃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6月3日,实行销毁,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A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B不符合题意;
1894年中日之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的加深,排除C;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材料,掌握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2022·江西)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 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 859年4月 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时间“1858-18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相关史实,A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的时间即可作答。
11.(2022·江西)下列是历史兴趣小组给下图拟定的标题,合适的是( )
A.洋务运动示意图 B.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示意图
C.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示意图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信息“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90年、汉阳铁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中涉及的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A符合题意;
沙俄侵占我国领土与题干无关,B排除;
义和团运动题干未提及,C排除;
列强在华“势力范围”题干未涉及,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即可作答。洋务运动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措施、结果及影响。
12.(2022·江西)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符合题意;
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长征时期的身世,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于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2·江西)“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B;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意无关,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意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四次土地政策的调整需要对比归纳,找出异同便于试题解答。
14.(2022·江西)下图反映了2013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 )
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答案】C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2013——2017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符合题意;
民主政治题干未涉及,A排除;
外交事业题干未涉及,B排除;
国防和军队建设题干未涉及,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2·江西)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
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夫金字塔修建需要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国王权力至高无上才能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D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
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即可作答。
16.(2022·江西)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组织编撰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因此两者的相同点是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
古印度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A;
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中心位于西亚两河流域,排除B;
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并没有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2022·江西)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
A.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一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 年宣言正式出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C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A排除;
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排除;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巴黎公社,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22·江西)下图是苏联1928-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实施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经济大危机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B符合题意;
新经济政策实施与1921年,A不符合题意;
经济危机与题干无关,C不符合题意;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1985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掌握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9.(2022·江西)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以非暴力的方式,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符合题意;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时间是1920年而不是1857年,排除A;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是非暴力而非武装斗争,排除C;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而不是美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难度适中,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0.(2022·江西)下图漫画反映了( )
A.德国分裂 B.欧洲联合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答案】A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中,1949年, 美国支持西德建国,苏联支持东德建国,德国分裂了,它体现了冷战的加剧,A符合题意;
欧洲联合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排除B;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排除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战后德国的分裂。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即可作答。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宋同王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七个主题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夏朝的建立、开通大运河、辽与北宋的和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贞观之治”诸侯争霸、鉴真东渡、宋词元曲、战国七雄、开放的社会风气
【答案】(1)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2)示例:时期: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内容:开通大运河、“贞观之治”、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东渡。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笔记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本题考查时代特征及主要内容。根据题意进行归类即可。示例:时期:如从图片中选择《隋唐时期》,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史实得出其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史实得出内容:开通大运河,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当时有开放的社会风气,对外有鉴真东渡日本。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及主要史实有明确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外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5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图谱中增加两位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质献的科学家(只写人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弹一星”精神。
【答案】(1)示例: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代表作《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他人言之有理即可。
(2)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两弹一星”;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赵登禹、黄继光、雷锋、但丁、贝多芬的生平即可作答。如选择雷锋:结合所学雷锋精神得出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被称为解放军的好战士。但丁:结合所学但丁的著作和地位得出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邓稼先、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邓稼先、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得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动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及“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综合用于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2022·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
(单位: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目兴衰》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泄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答案】(1)工业革命、美国内战。
(2)示例一: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 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
示例二: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等。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90-1890 年,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上半期,美国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861-1865 年,美国进行了内战,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根据材料二所给时间“1913”"19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0年, 这一期间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使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匈帝国分裂,因此,1920年, 没有奥匈帝国的人口统计数据。
(3)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 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可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以人口问题为切入点,考点美国内战、一战等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正确分析、归纳材料,综合用于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2022·江西)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报刊]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历史文献]
材料二: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今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白)
[历史绘画]
材料三:
[历史年表]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54年7月 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一18型”飞机升空飞行
1954年12月 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0匹马力)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5年7月 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
1955年11月 江西省重点工程——乐平钟家山煤矿新建的竖井正式投入生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江西学生运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江西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请结合史实,简述图8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答案】(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示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5)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知识点】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1919年5月6日”“释放被捕学生”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性质得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根据材料一“联名致电北洋政府”得出江西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站在时代前列,壮大了爱国运动的力量,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五四运动。
(2)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一路之送茶送饭, 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得出积极参战,提供后勤保障,有力配合北伐。
(3)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片名称《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结合所学革命军的建立过程得出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结合所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作用得出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4)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为这些成就的确取得奠定了基础。
(5)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 开工建设”并结合所学得出江西是一片红色土地,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点评】本题江西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一五计划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悉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