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7 14:30: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宜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宜昌)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 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答案】B
【知识点】远古传说真实历史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据“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可知,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说法错误,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的价值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掌握史料的来源。
2.(2022·宜昌)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A 项正确;
干栏式建筑不属于陶寺遗址、大汶口遗址,排除 BC 项;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的情况,注意图片的正确识读。
3.(2022·宜昌)《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此话语的意思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故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德政思想,选项 C 符合题意;
选项 A 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选项 B 是道家的思想,选项 D 是墨家的思想,选项 BD 都与孔子的思想主张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2·宜昌)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候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与题干图表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推恩令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据材题干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C 项正确;
ABD 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B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6.(2022·宜昌)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可知,唐朝后期的官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土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A 项正确;
“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 项;
“完善三省六部制”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 C 项;
“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完善等知识。
7.(2022·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 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答案】B
【知识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再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爆发,北宋与西夏的大战拉开帷幕, B 项正确;
契丹、大金和蒙古所处的位置不是西北方向,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与民族政权的关系,重点掌握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8.(2022·宜昌)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D 项正确;
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 A 项;
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 B 项;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2022·宜昌)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经济发展 B.文学繁荣 C.对外关系 D.科技成就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充分说明了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明代的对外关系。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经济发展、文学繁荣、科技成就”的内容,排除 AB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2022·宜昌)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答案】A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置使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 项正确;
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没有决定权,排除 B 项;
军机处的设置使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 C 项;
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2022·宜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创办黄埔军校
【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成立兴中会。成立强学会的是康有为,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创办黄埔军校属于孙中山期革命活动。选项B正确;
选项ACD都不是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孙中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2·宜昌)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陈独秀,选项D正确;
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3.(2022·宜昌)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
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材料说明了建国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项正确;
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排除 A 项;
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排除 BD 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只有考查了三大改造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三大改造的方式以及历史意义。
14.(2022·宜昌)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见下图),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表示对死者的敬意,也体现了古代埃及发达的医学水平, A 项正确;
木乃伊不是古代两河流域、罗马和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排除 BC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2022·宜昌)古希腊孕育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其中逻辑学的创立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学者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排除 ABC 三项,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6.(2022·宜昌)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无需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需为领主提供劳役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当佃户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时,可经过庄园法庭审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B 项正确;
领主还向佃户收取捐税,排除 A 项;
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需要缴纳使用费,排除 C 项;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7.(2022·宜昌)罗马法学成就辉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C 项正确;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 A 项;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实施,排除 B 项;
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2022·宜昌)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7-8世纪”“政教合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任者继续扩张,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他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 项正确;
亚历山大帝国在7-8世纪之前已经灭亡,排除 A 项;
罗马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了恒罗斯之战”,排除 B 项;
拜占庭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了恒罗斯之战”,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9.(2022·宜昌)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有了全球坐标。“全球坐标”所对应的史事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张骞通西域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有了全球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坐标”所对应的史事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 D 项正确;
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于公元前334年,排除 A 项;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 B 项;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2022·宜昌)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扼制了欧洲社会主义发展
C.体现了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呈现了革命过程的反复性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景响。据题干“统治人民更困难”可知,自由民主思想深入民心,所以选择 A ;
法国大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与 B 项不符;
选项 CD 与材料不符,排除 C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以1821年希腊游击队一位首领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带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60分。)
21.(2022·宜昌)【复兴道路 其命惟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摘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莫斯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真正赞成。1931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指责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1934年7月毛泽东被软禁在于都,直到是年10月长征开始时才被释放。……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早年遭受的挫折,乐观地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简述具备创新意识需要哪些优秀素质支撑。
【答案】(1)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国内背景: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其创新点是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农民的支持,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可知,具备创新意识需要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等优秀素质支撑。
故答案为:(1) 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国内背景: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 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2.(2022·宜昌)【中国特色时代飞跃】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包括: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目的。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摘自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②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宜昌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
(2)①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故答案为:(1)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②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宜昌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
(2) ①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史实。
23.(2022·宜昌)【和而不同共同发展】
材料: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和矛盾的现象。
——摘自《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日本、欧盟在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各自的诉求。
(2)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多样甚至互相矛盾的诉求,需要同学们用智慧来解决。在某班一期历史板报策划活动中,同学们表达了许多不同的诉求,彼此争论不休。若你是板报组织者,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答案】(1)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解决办法: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大家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在美国扶持和自身发展下也逐渐崛起,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成立后,欧洲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本题是开放性的试题,根据题意要解决办法,首先需要了解双方诉求后,引导大家尊重双方诉求,再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最后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如:假如我是板报组织者,我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有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各国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故答案为:(1) 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解决办法: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大家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点评】 本题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美国、日本、欧盟在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各自的诉求以及解决不同国家诉求的办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宜昌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宜昌)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 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2.(2022·宜昌)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3.(2022·宜昌)《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4.(2022·宜昌)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5.(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2022·宜昌)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
7.(2022·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 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8.(2022·宜昌)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2022·宜昌)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经济发展 B.文学繁荣 C.对外关系 D.科技成就
10.(2022·宜昌)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此言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11.(2022·宜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创办黄埔军校
12.(2022·宜昌)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3.(2022·宜昌)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14.(2022·宜昌)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见下图),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5.(2022·宜昌)古希腊孕育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其中逻辑学的创立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该学者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6.(2022·宜昌)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无需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需为领主提供劳役
17.(2022·宜昌)罗马法学成就辉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18.(2022·宜昌)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9.(2022·宜昌)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有了全球坐标。“全球坐标”所对应的史事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张骞通西域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20.(2022·宜昌)1821年,一位希腊游击队首领宣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法国大革命(  )
A.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扼制了欧洲社会主义发展
C.体现了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呈现了革命过程的反复性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60分。)
21.(2022·宜昌)【复兴道路 其命惟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由“沉沦”到“奋起”的转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是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摘自张海鹏《张海鹏论近代中国历史》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莫斯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真正赞成。1931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指责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1934年7月毛泽东被软禁在于都,直到是年10月长征开始时才被释放。……多年后,毛泽东回忆早年遭受的挫折,乐观地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一则(材料二所涉史事除外),并说明其创新点。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简述具备创新意识需要哪些优秀素质支撑。
22.(2022·宜昌)【中国特色时代飞跃】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包括: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目的。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摘自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23.(2022·宜昌)【和而不同共同发展】
材料: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和矛盾的现象。
——摘自《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日本、欧盟在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各自的诉求。
(2)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多样甚至互相矛盾的诉求,需要同学们用智慧来解决。在某班一期历史板报策划活动中,同学们表达了许多不同的诉求,彼此争论不休。若你是板报组织者,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远古传说真实历史区别与联系
【解析】【分析】 据“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可知,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说法错误,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的价值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掌握史料的来源。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A 项正确;
干栏式建筑不属于陶寺遗址、大汶口遗址,排除 BC 项;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的情况,注意图片的正确识读。
3.【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 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此话语的意思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故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德政思想,选项 C 符合题意;
选项 A 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选项 B 是道家的思想,选项 D 是墨家的思想,选项 BD 都与孔子的思想主张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候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推恩令。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与题干图表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推恩令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据材题干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C 项正确;
ABD 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B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6.【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可知,唐朝后期的官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土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A 项正确;
“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 项;
“完善三省六部制”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 C 项;
“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完善等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再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爆发,北宋与西夏的大战拉开帷幕, B 项正确;
契丹、大金和蒙古所处的位置不是西北方向,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与民族政权的关系,重点掌握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8.【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D 项正确;
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 A 项;
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 B 项;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创立于隋朝,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充分说明了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明代的对外关系。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经济发展、文学繁荣、科技成就”的内容,排除 AB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置使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A 项正确;
军机处的职责是上传下达,没有决定权,排除 B 项;
军机处的设置使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 C 项;
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解析】【分析】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成立兴中会。成立强学会的是康有为,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创办黄埔军校属于孙中山期革命活动。选项B正确;
选项ACD都不是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孙中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陈独秀,选项D正确;
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3.【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
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材料说明了建国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项正确;
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排除 A 项;
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排除 BD 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只有考查了三大改造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三大改造的方式以及历史意义。
14.【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表示对死者的敬意,也体现了古代埃及发达的医学水平, A 项正确;
木乃伊不是古代两河流域、罗马和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排除 BC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排除 ABC 三项,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6.【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当佃户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时,可经过庄园法庭审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B 项正确;
领主还向佃户收取捐税,排除 A 项;
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需要缴纳使用费,排除 C 项;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7.【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C 项正确;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 A 项;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实施,排除 B 项;
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7-8世纪”“政教合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任者继续扩张,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他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 项正确;
亚历山大帝国在7-8世纪之前已经灭亡,排除 A 项;
罗马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了恒罗斯之战”,排除 B 项;
拜占庭帝国没有与“唐朝发生了恒罗斯之战”,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9.【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有了全球坐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坐标”所对应的史事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 D 项正确;
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于公元前334年,排除 A 项;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 B 项;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 C 项。
故答案为 D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20.【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景响。据题干“统治人民更困难”可知,自由民主思想深入民心,所以选择 A ;
法国大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的革命,与 B 项不符;
选项 CD 与材料不符,排除 C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以1821年希腊游击队一位首领的言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带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1.【答案】(1)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国内背景: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
【知识点】五四运动;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由“沉沦”转向“奋起”的决定性力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2)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近代中国“奋起”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1921-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新史事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其创新点是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农民的支持,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
(3)创新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革命先辈事例可知,具备创新意识需要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等优秀素质支撑。
故答案为:(1) 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共产国际的推动。国内背景:①中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引领救亡运动。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新的方式推进工农革命运动。②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红军长征,进行了战略转移。④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3) ①为国为民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定信念。②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乐观、执着和勇气等品格。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2.【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②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宜昌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
(2)①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故答案为:(1)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②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宜昌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
(2) ①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史实。
23.【答案】(1)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解决办法: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大家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在美国扶持和自身发展下也逐渐崛起,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成立后,欧洲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本题是开放性的试题,根据题意要解决办法,首先需要了解双方诉求后,引导大家尊重双方诉求,再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最后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如:假如我是板报组织者,我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有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各国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故答案为:(1) 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解决办法:了解各方诉求;引导大家尊重对方诉求;寻找各方诉求结合点;引导各方服从长远和大局利益。
【点评】 本题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美国、日本、欧盟在建立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各自的诉求以及解决不同国家诉求的办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