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科学探究
知识点 1 提出问题与建立假设
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2.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
A.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知识点 2 设计研究方案和获取事实证据
3.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4.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知识点 3 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6.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7.[2020·思明区校级二模] 小明同学想:物体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 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B1-5-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答案
1.B 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应该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
2.A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3.C
4.C 甲、乙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乙、丙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5.A
6.A
7.(1)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
(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
(1)由题知,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选取小球与瓶子做实验时,小球和瓶子的形状不同,是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所以,选取小球时,应控制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2)若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不同,会导致测量的结果误差太大;若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开始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可以减小误差;(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可以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先到达底部的滚动快,后到达底部的滚动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