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知识点 1 地形的类型
1.将下列地形与其形态描述对应连线。
2.[2020·普宁市期中] 图B3-7-1A、B、C、D、E五点中属于山地和平原的是 ( )
A.A、B B.D、C
C.A、E D.D、B
3.[2020·肥城市校级模拟] 读陆地地形联系与区别示意图,如图B3-7-2,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
A.①丘陵 B.②高原
C.③平原 D.④山地
读图B3-7-3,回答4~5题。
4.甲地的海拔是 ( )
A.300 m
B.500 m
C.800 m
D.1300 m
5.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800 m B.1300 m
C.500 m D.300 m
知识点 2 等高线地形图
6.[2020·安居区期中]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 D ,E 。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
(3)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 方向。
7.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
A.地形的类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质构造
8.如图B3-7-5是沿MN和XY两条剖面线(MN和XY大致垂直)作的剖面图,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 (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盆地
知识点 3 地形的变化
9.读图B3-7-6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 图,该地形名称叫 。
10.下列地貌景观,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冰斗谷 B.云南路南石林
C.夏威夷群岛 D.戈壁、荒漠
1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12.人类活动对地表有益的影响有 ( )
①荷兰的围海造陆
②亚马孙平原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
③建三峡水库大坝
④撒哈拉沙漠南部草原开垦成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 m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14.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15.读某地等高线图及瀑布景观示意图B3-7-8,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 m。
(2)A、B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m。
(3)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4)若图中A、B两个山峰的距离是5 cm,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A、B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km。
(5)山峰C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
A.258 m B.358 m
C.458 m D.348 m
16.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B3-7-9,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
(2)甲村要建一条从清水河取水的管道,若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是1.5 cm,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
m。
(3)某校兴趣小组在大青山附近举行探险活动,夜晚宿营时在选择帐篷驻扎地点上组内产生了不同意见,在A、B、C、D四处地点中,你认为选择 处更合适。原因是 。
17.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B3-7-10,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③ 。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 ,其原因是 。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 (填“C”“D”或“E”)处最合适。
答案
1.A—b B—a C—d D—c E—e
2.C 读图可得,A所示的是山地,B所示的是高原,C所示的是盆地,D所示的是丘陵,E所示的是平原。
3.B 读图可得:①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大,是山地;②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是高原;③海拔较低、地面起伏较大,是丘陵;④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是平原。
4.C
5.D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6.(1)鞍部 峭壁 山顶 山脊 山谷
(2)自西北流向东南 (3)58 m (4)东北
(1)图中字母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峭壁;C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3)甲山顶的海拔高度为678 m,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620 m,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78 m-620 m=58 m。(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山顶甲在山顶乙的东北方向。
7.C
8.C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O点最可能的地形是鞍部。原因在于图中两条剖面线XY与MN大致垂直,O点相对于两侧山顶来说,地势中间低两边高,如右图所示;O点相对于两侧山谷来说,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如左图所示。
9.(1)B 风蚀蘑菇 (2)A 峡谷
(3)C 角峰
(4)D 冲积平原(三角洲)
10.C 夏威夷群岛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形成的,属于火山岛,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11.C 12.D
13.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④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⑥峭壁,峭壁处适合攀岩运动。图中等高距是50 m,可判定山峰②附近的等高线是250 m,则山顶②的海拔在250~300 m之间。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
14.B 本题考查影响地形形成的外力因素。影响地形的因素有风力和流水,河道纵横交错,显然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15.(1)50 (2)192 (3)甲 (4)10 (5)B
(1)读图可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为50 m,所以图中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
50 m。
(2)A山顶海拔为398 m,B山顶海拔为590 m,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90 m-398 m=192 m。
(3)甲地为峭壁,有可能出现瀑布。
(4)A、B两个山顶的图上距离是5 cm,比例尺是1∶200000,则实地距离为10 km。
(5)根据图中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50 m,可知山峰C的海拔高度在350~400 m,所以可能是
358 m。
16.(1)峭壁 鞍部 (2)750
(3)C C处地形为鞍部,较平坦
17.(1)鞍部 峭壁
(2)D 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E
此题是对综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力的考查。根据等高线的排列规律可以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水能与地势落差有关,而等高线密集的区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在E处修筑水库大坝,一是蓄水量大,二是工程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