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6 汽化与液化(2课时,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6 汽化与液化(2课时,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20:46:35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沸腾 液化
知识点 1 沸腾和沸点
1.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4.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出图像如图B4-6-1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填“会”或“不会”)汽化。
知识点 2 液化
5.如图B4-6-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壶嘴上方“白气”的多少,判断出    (填“甲”或“乙”)房的气温低,其中“白气”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6.如图B4-6-3所示是“压缩乙醚液化”的实验: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拉注射器的下端,乙醚会发生     现象;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7.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8.如图B4-6-4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
9.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常可以看到“白雾”,这是 (  )
A.冰箱中的水形成的水蒸气
B.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D.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热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10.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11.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但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4)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2)(4) D.(1)(2)(3)(4)
1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B4-6-5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13.[2020·甘肃模拟] 小明正在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沸腾时,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沸腾时的情景如图B4-6-6中图    (填“A”或“B”)所示;小明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得到了a、b两条不同图线,其原因是  。
自|我|提|升
14.[例题]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B4-6-7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提示] 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    ;②继续    。两者缺一,液体都无法沸腾。那么,液体沸腾时也就具有两个特点:①吸热;②温度保持不变。
[变式] 如图B4-6-8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 ℃),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
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
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
答案
1.B  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 ℃时沸腾。
2.D 
3.C  氯乙烷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由于氯乙烷是迅速汽化,所以发生的是沸腾现象,因为是在常温下发生沸腾,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4.不变 会
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不会沸腾,但蒸发不会停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故水还会汽化。
5.甲 液化
由题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
6.汽化 液化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7.A 
8.D  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9.C  首先确定“白雾”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白雾”应当是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冰箱中的水蒸气温度高,应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0.D  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向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11.C
12.(1)铁圈 (2)液化 (3)98 不变 
(4)水的质量偏大
组装实验装置应由下往上;“白气”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图读出温度计示数为98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加热时间较长是因为水的质量太大,当气压偏低时沸点降低,加热时间会缩短。
13.A 水的质量不同
(1)由图可以看出,A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说明A是沸腾时的现象;(2)由图像C知,a、b两次实验中水的初温、沸点相同,加热时间不同,所以是因为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14.[例题] C  开始大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当大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大锅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提示] ①沸点 ②吸热
[变式] D  在大烧杯底部加热使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温度首先达到酒精的沸点,由于继续加热,所以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从同温度的大烧杯里的水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蒸发
知识点 1 汽化及汽化方式之一——蒸发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冰凌的形成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草叶上的露珠不见了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知识点 2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小西看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表面积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      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A4-6-1所示的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    (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4.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为了不烫,向水面吹气
知识点 3 蒸发吸热
5.如图A4-6-2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在水中浸过的湿棉花,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我们发现    (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    。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它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公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小明认为是由于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而小华则认为是由于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那么,你认为是    (填“小明”或“小华”)的看法对。
6.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比热容大 B.液化放热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7.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  )
A.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而水蒸发要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得快一些
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水留在上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觉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蹲着比站着暖和些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取得热量
B.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风温度低
D.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水分蒸发的速度
9.如图A4-6-3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作“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  )
A.熔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C.熔化和凝华
D.熔化和汽化
10.[2020·西城区校级期中] 在室温为20 ℃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图A4-6-4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
11.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A4-6-5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A4-6-6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为    ℃。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
13.2020年7月,绍兴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5 ℃左右,让绍兴市民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 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是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在公共卫生间洗完手后,用如图A4-6-7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在下方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在烘干机下,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答案
1.C  冰凌、冰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河面解冻属于熔化现象。
2.C
3.(1)温度
(2)A、D D先变干
(3)B
(1)小西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表面积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还可能与温度有关。(2)要验证猜想②,即验证“干”得快慢与是否通风有关,那么就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种类和温度相同,而改变空气的流速,因此应该进行A、D实验;因为空气流速大则“干”得快,所以D先变干。(3)A、B两个实验中,液体的种类、质量和通风情况相同,只有表面积不同,因此得到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则“干”得越快。 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利用的是“温度越高干得越快”;尽量将湿衣服摊开,利用的是“表面积越大干得越快”;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利用的是“空气流速越大干得越快”。
4.C
5.甲 液体汽化要吸收热量 大 小华
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是湿的,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更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少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越快,温度下降得越快,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炎热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阻止了汗液蒸发。
6.C 
7.A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而蒸发时吸热,液体温度会降低,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
8.D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反之,就越慢。游泳的人刚上岸后,由于体表的水分蒸发要吸热,所以人会觉得冷;蹲下身子与站着相比,体表液体的表面积变小,减慢了蒸发的速度,所以蹲下身子要暖和一些。
9.D  “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返回舱温度不至于太高。
10.D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0 ℃。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0 ℃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0 ℃。
11.D
12.(1)25.5 (2)吸收 
(3)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4)雨天、潮湿天气等
(1)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0.1 ℃,则a温度计示数为25.5 ℃。
(2)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3)通过b、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c的示数低,b、c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因此可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若三支温度计示数差别不大,即水的蒸发快慢差别不大,说明空气湿度较大,此时水不易蒸发,雨天或潮湿天气时空气湿度较大;若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很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较小,晴天时空气湿度较小。由此猜想可能的天气是雨天或潮湿天气。
13.(1)液体表面积大小
(2)控制两滴水其他条件都相同
吹其中一滴水
(3)错误 改变水温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
(4)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6)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