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复习小结(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复习小结(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2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复习小结
知识清单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赤道的半径是    km,比两极方向的半径长    km。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个圆球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颜色是   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些白色的物质,这是   。
2.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
3.地球内部可分为    、    、    三层。    和       共同组成岩石圈。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也叫  线。所有经线呈     形,长度约是赤道长的   。国际上规定,通过  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     线。
2.纬线是与    平行的线,呈    形,长度    。 赤道是    纬线,又是
      的分界线,与经线    。纬线分    纬和    纬,各90°。以南北纬30°、60°为界,分成    、    、    纬度区域。
3.西经    和东经    组成的经线圈是      的分界线。    以西是东半球,    以东为东半球。
4.地图的三要素:    、    、  。
(1)比例尺:表示    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比例尺=      。
在相同图幅上,比值越大则比例尺越    ,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    ,但表示的内容越   ;比值越小则比例尺越    ,则表示的范围越    ,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
(2)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    指示南北、    指示东西。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    方。
③一般地图定向法:遵循“               ”。
(3)图例与注记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有:  。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花岗岩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 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变质岩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常有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2.岩石的应用:①建筑材料(     、花岗岩);②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③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等)。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   和      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的结果。
2.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      的表现形式。
3.火山
(1)结构:由    、    、  组成。
(2)喷发物:有    、    和火山灰喷发物。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     。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  、       。 
(4)分布:主要分布在  ,
以及            一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          ,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4.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1)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 km处。
(2)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3)    :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4)      :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5.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蹲在坚固的桌子旁等。
第5节 泥石流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有    地形,利于水流汇集。
(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容易被水流冲刷。
(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    。
2.泥石流的危害
(1)对居民点造成危害;
(2)对公路和铁路造成危害;
(3)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危害;
(4)对矿山造成危害。
3.应急和防御措施
(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    ,并迅速转移到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1.1910年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    大陆和    大陆的轮廓是如此地相对应,几乎可以拼合起来。1915年,        正式成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新理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    和    。板块的    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    和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3.地球的六大板块是     、      、      、      、      、      。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形成的。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1.常见的地形
(1)丘陵——地面起伏    ,海拔一般在200~500 m,     小。
(2)平原——地面      ,起伏很小,海拔明显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3)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      较大。
(4)高原——顶面较宽广,起伏小,    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      较小。
(5)盆地——中间    ,四周    。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    。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    。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    。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    。
(5)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升高,表示    。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    (即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    。
3.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①地壳运动:褶皱、隆起形成高山或      ;断层、凹陷形成盆地或    。
②火山、地震是地球         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     ,它能使地表趋于    ,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表现形式:    、    、波浪、  、     作用等。
中考展示
一、选择题
1.[2020·宁波]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2.[2020·杭州] 如图3-AZ-1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3.[2018·金华] 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2018·衢州]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18年是汶川地震10周年。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
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5.[2017·丽水] 2017年以来,浙江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6.[2017·杭州]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7.[2018·上城区一模] 中国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山,有关猜想合理的是 (  )
 A.山脉高耸入云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B.岩层中发现贝壳化石,说明地壳在运动
C.山坡上大量岩石的风化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D.山脚植被茂盛,山顶冰雪覆盖是纬度造成的
二、填空题
8.[2020·嘉兴] 如图3-AZ-4,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是因为: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9.[2020·台州]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 cm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填“碰撞”或“张裂”)。
答案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稍扁 略鼓 6378 21 地球的两极半径与赤道半径仅差0.33%,因此看上去是圆的 蓝色 地球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 云层
2.4万
3.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幔的顶部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1.南北两极 子午 半圆 一半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 本初子午
2.赤道 圆 不等 0° 南北半球 垂直 南 北 低 中 高
3.20° 160° 东西半球 东经160°(160°E) 
西经20°(20°W)
4.比例尺 方向 图例与注记 
(1)实地  大 小 详细 小 大 低
(2)①经线 纬线 ②北 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公路、铁路、学校、河流、国界、山脉等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浆 化石 成分和结构
2.大理岩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结构 表面形态 地壳变动
2.地壳运动
3.(1)火山锥 火山口 岩浆通道
(2)气体 岩浆 软流层
(3)死火山 休眠火山 
(4)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5)提供无机肥料
4.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 
(1)震源 (2)震中
(3)震中距 (4)震源深度
第5节 泥石流
1.(1)陡峭 (2)松散碎屑物
(3)流水
3.(1)开阔地带 高处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1.非洲 南美洲 “大陆漂移说”
2.六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碰撞 张裂 碰撞 张裂
3.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4.亚欧 印度洋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1.(1)较小 相对高度
(2)广阔平坦 (3)相对高度
(4)海拔 相对高度
(5)低平 高
2.(1)相等 (2)陡坡 (3)缓坡 (4)峭壁
(5)山顶 (6)鞍部 (7)山谷 (8)山脊
(9)盆地
3.(1)①高原 低地 ②内部能量的强烈 
(2)太阳能 平坦 风力 流水 冰川 生物
答案
1.C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地壳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2.C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C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朝着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回到起点,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更加直观地证明地球是球体。铅笔位置的变化是模拟海面上远去船只的变化,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说明地球是球体。
4.D  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若突然停电,乘电梯易发生事故。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该找空旷的地方,而不能进入室内,建筑物可能会倒塌,更易发生危险。在室内的同学应该躲在墙角或桌子下面,不能去阳台,阳台有可能会倒塌。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在地震时有可能掉落,所以要避开;在躲避时要注意保护头部等重点部位,防止受伤。
5.C
6.C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7.B  山脉高耸入云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岩层中发现贝壳化石,说明此处之前曾经是海洋,说明地壳在运动。山坡上大量岩石的风化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山脚植被茂盛,山顶冰雪覆盖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8.亚欧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来看,珠穆朗玛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地碰撞挤压,板块的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变化。
9.碰撞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