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1.1.2学会观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1.1.2学会观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23 17: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 1.1.2学会观察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1.2学会观察 单元 一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学好本节知识对以后生物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以观察花的结构为例,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目的、方式与方法,通过开展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而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又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涉及到的模仿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 目标 探究实践:小组合作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能,交流总结出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 科学思维:通过参与合作交流活动,能够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思考注意事项的由来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科学严谨的观察习惯,爱护观察器具。 生命观念:参与观察月季活动,通过观摩教师演示实验,尝试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参与实践显微镜观察花粉实验,实验过程中对生命有敬畏之心。
重点 1.了解科学观察的一般规律。 2.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难点 1.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也悄悄地开放了,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第一步。 通过身边事物引入
讲授新课 一、观察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拓展 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等。 2.观察月季枝条 (1)仔细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注意观察它的茎、叶、花的显著特点。 提示 带有叶的茎叫枝条。花是适于生殖的变态的短枝;花瓣、花萼、花蕊是变态的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月季枝条的茎上有刺,节上生有互生的叶片,花着生于枝条的顶端;叶的边缘呈锯齿形;花的颜色多样,有红色、粉红色、白色、黄色等,花瓣多枚。 参考视频:观察花的结构 (2)取一朵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观察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一边观察一边用镊子把它们取下来,粘贴到一张白纸上,在下表中记录观察的结果。 项目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颜色数量(枚)
(3)取一个雄蕊上的花药,放在白纸上,用解剖针刺破,利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雄蕊的花药用解剖针刺破后,里面的花粉便散落出来,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花粉粒为黄色的粉末状小颗粒。 3.观察的基本要求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观察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2)观察的顺序。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观察方式。一般是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4)实事求是。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5)确保真实。对观察结果要反复核实,以确保其真实性。 规律总结 观察的基本步骤可概括如下: 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计划和观察程序→准备观察工具和记录表格→准备观察材料→按计划和程序进行观察一→记录观察结果。 二、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1)实验目的 ①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②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材料用具:显微镜,花粉粒装片(取一个载玻片,将刺破的花药在上面涂抹一下,盖上盖玻片),纱布。 视频:显微镜的使用 (3)方法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 a.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切忌一只手提镜臂,这样易使目镜和反光镜滑落损坏。 b.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10cm处的桌面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 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cm的距离。 b.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里,通过目镜可以看到均匀白亮的视野。 点拨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拓展 观察时视野中漆黑一片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物镜未对准通光孔;②遮光器上的光圈未与通光孔对齐;③未调试反光镜;④室内光线太暗等。 ③安放装片 把所要观察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整焦距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操作时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装片。 b.用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也要同时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若物像比较模糊,可以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⑤观察 通过显微镜视野观察花粉粒的形态,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缓慢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成的是与实际物体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所以,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⑥收放 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花粉粒装片;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并将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转动反光镜使镜面竖直;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注意 ①在转动转换器时,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转动,不要用手指扳动物镜。否则,时间长了,容易使物镜松动,焦距改变,影响观察物像的清晰度。 ②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以免刺伤眼睛。 ③所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否则将无法观察到物像。 提示 ①对光三转:一转转换器,二转遮光器,三转反光镜。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低后高”,即先用低倍镜观察,后换用高倍镜。 ③调节时“先降后升”,即观察时先注视物镜并使镜筒下降,然后注视目镜内并使镜筒上升。 ④调节焦距时“先粗后细”,即调节准焦螺旋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 第8页“思考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观察和收放等步骤。使用过程中注意取放显微镜的方法,调整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等。 2.应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观察和收放等。 3.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镜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2)安放装片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使目镜、镜筒、物镜和所要观察的标本成一直线。 (3)调整焦距时,要从侧面注视镜筒下降,以免压坏标本或损坏镜头。 (4)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观察带有液体的临时装片时要加盖玻片,不要使显微镜倾斜,以免液体污染镜头和显微镜。 拓展提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 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知道观察法 参与观察实践 知道观察的基本要求 总结规律 尝试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知道显微镜的使用 明确取镜和安放的方法 知道对光的方法 拓展了解 知道安装装片的方法 学习调整焦距 进行观察 知道收放方法 明确几点注意 了解几个提示 完成思考讨论 总结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介绍观察法 引导参与实践 介绍观察的基本要求 引导总结 介绍实验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取镜和安放 介绍对光的方法 拓展介绍 介绍安装装片的方法 介绍调整焦距 介绍观察方法 介绍收放方法 介绍注意事项 介绍几个提示 引导完成 引导总结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 1.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鹤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2.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在野外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时,最合适的观察器具是( A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光学显微镜 D.望远镜 4.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欲使显微镜内的视野更加明亮,可以换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B.欲判定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可移动玻片或转动目镜 C.欲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D.欲使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5.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先是模仿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模拟法 D.调查法 6.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B.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平面镜进行对光 C.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并用压片夹压住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完成习题 知道巩固与应用
课堂小结 1.观察的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观察和收放等。 3.显微镜视野中呈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倒像。 4.显微镜视野中物像的移动遵循“偏哪往哪移”的原则,即物像偏离视野中央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总结重点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