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读图3-Z-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
2.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借助地球仪可以 ( )
A.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观察经线与纬线的分布
C.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 D.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
3.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地图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C.地图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数字都属于图例
D.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都叫注记
4.学完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你对它们很熟悉了吧!请你听一听它们的自我介绍,你能辨别出谁在撒谎吗 ( )
5.下列关于图3-Z-3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6.图3-Z-4中,对甲、乙、丙三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在乙的西北方 B.乙在甲的正南方
C.丙在甲的正南方 D.丙在乙的西南方
7.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绘制中国地图比浙江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浙江省地图,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比例尺大
C.绘制杭州市地图,图的内容较浙江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杭州师范大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为详细
8.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分析属同一类型的是 ( )
A.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 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 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
9.如图3-Z-5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 )
10.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
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五大板块构成
11.下列有关“板块构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B.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2.读图3-Z-6,两大板块交界处为b区域,此处分布着高大的山系,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高大山系是两大板块张裂分离的结果
B.b处地壳稳定,a、c两处地壳相对活跃
C.b处火山和地震频繁,a、c两处相对稳定
D.三处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可能性相当
13.下列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
14.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15.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空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16.如图3-Z-8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7.图3-Z-9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单位:m)。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18.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19.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20.[2020·苏州改编] 2020年4月底我国启动新一轮的珠峰高程测量工作,5月27日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如图3-Z-12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关于登山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方向
B.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大
C.二号营地和峰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400 m
D.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西北方向
二、填空题(共60分)
21.(2分)如图3-Z-13所示为板块运动的方式,其中“”表示张裂,“”表示碰撞。
(1)图甲中,按照③②①的顺序可以表示形成 的过程。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其形成过程可用图乙中 (填序号)的顺序表示。
22.(4分)读下面几句话,说说这几位同学分别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备选答案:导游图、政区图、交通图、地形图)
(1)昨晚看新闻,知道蒙古国遭遇特大沙尘暴袭击,造成重大损失,我想知道蒙古国在哪里。 。
(2)星期天快到了,我想去动物园参观。动物园离我家比较远,我得在地图上看看怎样乘车。 。
(3)某军队要进行实战演习,需要哪种战地地图。 。
(4)我到黄山旅游,到达后要确定黄山的旅游线路,我需要哪种地图。 。
23.(4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5月18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图3-Z-14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地球内部结构名称)。
24.(8分)读经纬网图3-Z-15,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3)B点在C点的 方向。
(4)图中阴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积最大的是 。
25.(6分)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3-Z-16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_____________ 。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_____________ 。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_____________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26.(6分)“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__km。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7.(8分)如图3-Z-18是王宅村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画出的铁路的实际长度约是_____________m。
(2)林场大致位于王宅村的_____________方向。
(3)本图的定向法采用_____________定向法。
(4)如果也用王宅村平面图的图幅大小来画衢州市区图,那么哪一幅图的比例尺较大 ___ 。
28.(4分)GPS导航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便会自动根据当前位置设计最佳出行路线。遇到路口或转弯,语音系统还会语音提示。如图3-Z-19是某网友出行时手机GPS导航的截屏,据图回答:(1)该图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定向法。
(2)终点大约在起点的____________ (填“东南”或“西南”)方向。
29.(10分)读图3-Z-20,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
(4)若C、D两点的图上距离约为2 cm,其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_km。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____________ (填“①”或“②”)线。
30.(8分)读板块分布示意图3-Z-21,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成____________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___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 。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均填序号)
答案
1.C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B 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方便知道地球的面貌,帮助我们学习地理,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观察经线与纬线的分布,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借助地球仪不能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不能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不能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
3.B 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地图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数字都属于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4.B
5.C 点A在东经90°,而点B在东经110°,经线永不平行,都会相交在两极点,且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点A在北纬20°到北纬30°之间,而点B位于赤道上即0°纬线上,纬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由0°纬线往两极,纬线的长度会逐渐减小。
6.B 由纬线的度数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判定乙在甲的正南方向。
7.B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绘制中国地图比浙江省地图的范围大,比例尺小,内容更为简单;绘制浙江省地图时,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绘制杭州市地图时,图的内容比浙江省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内容更为详细;绘制杭州师范大学地图,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
8.C 9.C 10.C
11.A 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的。
12.C 13.D 14.D 15.C
16.D 在松散的泥土上洒较大的水流,则会形成泥石流灾害,即A处会有泥沙沉积;植被具有固定泥土的作用,只用松散的泥土,则是模拟植被被破坏的情况,这时有较多的降水,则容易形成泥石流;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向两侧高地逃生,切不能顺着沟谷方向向上或向下逃生;嘉兴的主要地质灾害不是泥石流。
17.B 18.B
19.D 沙漠中的岩石是风力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冰川中的斗谷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地下溶洞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华山大断崖是断层,是地壳相互断裂所形成的,属于地球内力。
20.A 一号营地至峰顶登山线路大体沿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方向。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路段的平均坡度最小,原因在于该段等高线稀疏、坡缓。二号营地的海拔为7600~8000 m之间,峰顶的海拔为8848.86 m,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48.86~1248.86 m之间。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三号营地位于一号营地的东南方向。
21.(1)山脉 (2)④⑤⑥
(1)由图可知③②①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过程。(2)板块张裂导致板块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顺序是④⑤⑥。
22.(1)政区图 (2)交通图
(3)地形图 (4)导游图
23.(1)交界处 (2)地壳
24.(1)40°N,40°W (2)B、C、D
(3)东北 (4)丙
25.(1)泥石流 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或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火山喷发
(3)张裂 BC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进行实验,其中小苏打、柠檬酸和水反应可以模拟火山喷发现象。(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张裂,同时该实验的原理可以支持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26.(1)山脊 (2)30 (3)②
(1)B处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所以图中B为山脊线。(2)由地形图可知比例尺为1 1000000,即图上1 cm对应实际10 km。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30 km。(3)遇到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逃生。①和④方向不对,③在山谷内,故应向②方向逃生。
27.(1)800 (2)正北 (3)指向标
(4)王宅村平面图
28.(1)指向标 (2)东南
29.(1)山地 (2)山脊 (3)自西向东
(4)6 (5)②
(1)该区域的海拔高度超过500 m,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由此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山地。(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因为该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3)河流发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小河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流。(4)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中的比例尺是1∶300000,若C、D两点的图上距离约为2 cm,其实地距离为2×300000 cm=600000 cm=6000 m。(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②线。因为工程建设,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难度小的地方修建。
30.(1)六 太平洋
(2)稳定 活跃
(3)碰撞 张裂
(4)①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