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余杭月考] 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
A.月相的变化规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日本常发生地震 D.地球自转方向
2.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液体温度计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使用量筒测体积时,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底部垂直
C.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满足测量精确度的要求
D.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将尺子的最左端与物体的左边缘对齐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3.2 dm=3.2×100=320 mm
B.45 mL=45 mL×=0.045 L
C.85 m3=85×1000 dm3=85000 dm3
D.63 km=63 km×1000 m=63000 m
4.小马同学在西溪湿地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出现在竹林里。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 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以上画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提出问题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评价与交流 D.建立猜想和假设
5.[2020·章丘模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章丘各居民小区严格执行出入证制度。某日,细心的小明外出采购后拎着购物袋回家走时发现,装满物品的购物袋比较勒手,如果在手与提手之间垫上纸巾或者手帕之类的物品,疼痛感会大大降低。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的下列科学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
A.为什么手有时候疼,有时候不太疼 B.手的疼痛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教材的宽度为183.6 mm
②在10 mL试管中加热5 mL水
③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的食盐水
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 ℃
⑤用10 mL量筒量取6 mL的食盐水
A.①②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
7.下面是几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
A.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将“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16.75 cm,准确值是16.7 cm
C.小洁: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不能用手将量筒举起
D.小王: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不能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8.[2020·越城月考] 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图1-Z-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
9.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 cm、2.13 cm、2.13 cm、2.24 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15 cm
10.如图1-Z-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
A.28 ℃ B.-28 ℃ C.12 ℃ D.-12 ℃
11.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 )
A. 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大
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
12.量筒做成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细高的量筒 ( )
A. 便于操作,而且美观
B.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与粗矮的相比,相邻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口较小,倾倒液体时,不易把液体倒在外面
13.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 mL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 mL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
A.大于15 mL B.等于15 mL
C.小于15 mL D.无法确定
14.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35.5 ℃,所测量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体温计本身刻度不准
B.没有及时读数
C.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
D.体温计显示的是腋下温度
15. 一支没有刻度的煤油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 cm ,把它插入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 cm。用它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煤油柱长度为15 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
A.20 ℃ B.43 ℃ C.39 ℃ D.55 ℃
16.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各选项中前后一致的是 (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17.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中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如图1-Z-3所示。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18.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若在15 ℃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若在15 ℃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 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19.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细线,c.大头针,d.刻度尺,e.量筒,f.圆柱体。若要测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应选用的器材是 ( )
A.adef B.acde C.acdf D.abdf
20.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 B.小于V2-V1 C.大于V2-V1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33分)
21.(4分)[2020·余杭月考] 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经常用来配制溶液和作为较多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在操作时, 经常会用 来进行搅拌。
22.(4分)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1)小丽同学的身高为156 ;
(2)北京到杭州的空中距离为1100 ;
(3)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
(4)小明的爸爸义务献血 400 。
23.(3 分)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在相应的实验操作后。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仪器炸裂
C.减小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其目的是 。
(2)使用过的滴管,经清洗后才能吸取其他液体,其目的是 。
(3)加热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其目的是 。
24.(4分)(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左右。
(2)小明好像发烧了,他在家里找到两支温度计(如图1-Z-5所示),但不知道用哪支,你认为小明应该选用 (填“甲”或“乙”),它的最小刻度是 。
25.(8分)图1-Z-6是小红同学测量一金属块体积时的情景,则量筒中水的体积是 ;当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得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是 ,则这一金属块的体积是 。本实验中水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为什么
26.(3分)(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 。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小方桌的边长为0.50 m,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2 m,则小方桌边长的真实长度是 。
(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子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一张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27.(4分)小王拿了一支读数为36 ℃的体温计,用手握住玻璃泡测体温,结果读数不变,他以为体温计坏了,就把它插到一杯热水中,一会儿“嘭”的一声炸了。请指出小王的错误操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3分)科学中常用各种工具进行有关测量。使用图1-Z-7中两种工具时测量的结果是:
(1)硬币直径为 ;温度为 。
(2)若要减小硬币直径的测量误差,下列可行的是 。
A.将这枚硬币转动几下,测出不同位置的直径,然后求平均值
B.换用不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
C.将同样的多枚硬币并排摆放,测出几枚的总直径,然后求出每枚的直径
D.换用不同的人来测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9.(6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 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
③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Z-8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
30.(4分)[2018·宁波] 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 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 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有关。
31.(6分)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明想要在家里自制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
(1)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1-Z-9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2)在实验室里,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是98 ℃、95 ℃、103 ℃,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小组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
(3)小明还完成如下实验:小瓶中装满带颜色的煤油,给小瓶配的橡皮塞上插进一根内径为2 mm的玻璃管,使橡皮塞密封瓶口如图1-Z-10所示。分别把瓶子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沸水中,液面稳定时记下两个标记。小明在把A、B两点间分成100等份的过程中,发现刻度线太密不容易标定温度值,若要把相邻刻度线的间距变大,需替换所用玻璃管,替换后的玻璃管的特点是 。
四、解答题(11分)
32.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方约3 cm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 s、35 s、27 s。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 为什么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至少答出三点)
(3)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教师详解祥析
1.B
2.A 使用量筒测体积时,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底部相平;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以满足测量精确度的要求;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任一刻度线都可与物体的左边缘对齐。
3.C
4.B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就画线部分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和证据环节。
5.D 小明外出采购后拎着购物袋回家走时发现,装满物品的购物袋比较勒手,压力作用效果较大;若在手与提手之间垫上纸巾或者手帕之类的物品,则增大了受力面积,疼痛感会大大降低,压力作用效果变小,故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控制压力大小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6.D
7.A 测量时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整刻度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整刻度线处算起即可,不一定要将“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
8.C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把滴管伸到试管内,应把滴管竖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
9.C 10.D 11.B
12. C 细的量筒横截面积小,对应相同的体积、液面高度变化大,即能显示微小的体积变化,测起来更加准确。
13.A 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剩余酒精的体积小于35 mL,倒出酒精的体积大于15 mL。
14.B 因为在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别细的弯管,当体温计离开身体后,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弯管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15.D
16. B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测量结果会偏小;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测量结果会偏大;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温度下降,测量结果会偏小;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大。
17.D 先明确目的: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实验时是用苹果汁和橘子汁对淀粉—碘溶液进行滴定,因此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不必保持相等,只需保持取用的苹果汁和橘子汁质量相等即可,②③是干扰因素,必须控制相等。
18.C 由题意可知,在15 ℃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30 ℃时测得的长度为l2,且l1>l2,如果在15 ℃时取甲、乙两种材料的长度均是1 m,那么在30 ℃时,只有甲材料膨胀程度大于乙材料,甲在30 ℃时测量乙的长度才会小于其在15 ℃时测量的乙的长度;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降低温度后甲、乙两种材料的变化情况,所以无法判断B选项是否正确。
19.C 测量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可采用转换法,将圆的周长变成直线的长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将白纸条紧密地绕在圆柱体上,用大头针在纸条重叠处扎一个孔,取下白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间的距离,进而求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根据以上做法可以看出,选用的器材有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
20.C
21.(1)药匙 (2)试管 (3)烧杯 玻璃棒
22.(1)cm (2)km (3)μm (4)mL
23.(1)B (2)A (3)D
24.(1)热胀冷缩 37 (2)乙 0.1 ℃
25.20 cm3 30 cm3 10 cm3 有影响。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物体;也不能太多,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26.(1)5.6铅笔长 (2)0.51 m
(3)π·
(1)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个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度应记作5.6铅笔长;
(2)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小方桌的边长为0.50 m,由题可知,发现该米尺的实际长度是1.02 m,小方桌边长的实际值为l==0.51 m;
(3)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测出纸的横截面积为π(R2-r2);
因为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为L=π·。
27.(1)用手握住体温计测体温
(2)将体温计放到温度超过其最大测量值的热水中
28.(1)2.50 cm -13 ℃ (2)AC
29.V3-V4
(2)20 cm3
(3)乙同学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使测出的石块体积偏大
30.(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2)下落高度
(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的形变程度反映出来,应用的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
31.(1)25 ℃
(2)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同时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3)横截面积较小
32.(1)外焰部分。因为用外焰加热同样多的水至沸腾所用时间最短,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2)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处,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3)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试管底部接触了灯芯,没有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就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