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七年生物上册 1.1.1走进生物实验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1.1走进生物实验室 单元 一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核心素养 目标 探究实践:识别显微镜的主要部件,了解其功能, 认识生物实验室中的常用实验器具,了解其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科学思维:了解显微镜各部件,分析具有相应功能原因,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实验室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正确应用实验器具,探索生命活动,避免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更好的探究生命活动打下基础。
重点 1.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 1.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并能根据作用分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生物实验室是什么样子的吗? 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 提出问题
讲授新课 一、生物实验室 1.生物实验室的功能 生物实验室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生物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 注意 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预习,以明确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等。 2.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 在进行生物实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持良好的秩序,保持实验室整洁,不乱碰、乱摸实验器材,不品尝实验药品等。 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可以避免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注意 有的实验仪器易碎,有的试剂有腐蚀性,进实验室前细读实验守则,才能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显微镜 视频: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结构通常可分为支持部分、调节部分和光学部分。 (1)支持部分 ①镜座:呈马蹄状或圆形,可稳定和支持镜身。 ②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③镜臂:支持和固着其他部分,握镜的部位。下端与镜柱相连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调节观察角度。 ④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可用来固定玻片标本。 ⑤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2)调节部分 ①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有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物镜。 ②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升降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③细准焦螺旋:转动时,可升降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④遮光器:贴在载物台下方的能转动的圆盘,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为光圈。转动遮光器,可选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光学部分 ①镜头: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目镜和物镜两种,有放大作用。镜头上面标有“5×”“10×”或“40×”等字样,表示该镜头的放大倍数为5倍、10倍或40倍等。 方法技巧 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安在镜筒上方,物镜安在转换器上,即靠近眼睛的是目镜,接近标本的是物镜。目镜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规律总结 低倍镜与高倍镜的比较 镜头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目目镜低倍长亮小多高倍短暗大少物镜低倍短亮小多高倍长暗大少
②反光镜:载物台下方一个可以朝不同方向转动的双面镜,能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目镜内。反光镜有两个面,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点拨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越小,即视野中实际物体面积越小,相应观察目标数量越少。 注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规律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并且视野会变得暗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实物和物像之间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点拨 显微镜下成倒像,观察写有字母或文字的装片时,将装片平面旋转180°后看到的图像就是显微镜下成的像的形状。如字母“b”在显微镜下酷似字母“q 3.显微镜的调节 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调节结构,粗准焦螺旋能大范围升降镜筒,使物镜快速移近或离开玻片标本,获得玻片标本的物像;细准焦螺旋可在小范围内升降镜筒,经过细准焦螺旋的调整,获得清晰的物像。 4.显微镜的主要用途 显微镜的使用非常广泛,科研部门利用它研究物体的微观结构;在医院里,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等多项检查都需要显微镜;对动物和植物进行检疫也需要显微镜。 三、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 1.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分类 (1)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钵、培养皿、胶头滴管、药匙、试剂瓶等。 2.生物实验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酒精灯 常用的加热工具 视频:酒精灯的使用 拓展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检查灯芯是否浸入酒精中,检查酒精灯内酒精的量是否超过四分之一且少于三分之二;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导致爆炸。 载玻片和盖玻片 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时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是制作标本时盖标本的玻璃片 教材第4页“思考” 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用盖玻片来覆盖实验材料的意义: (1)可以使被观察物形成薄膜,容易透光,便于观察。 (2)使标本相对固定。 (3)避免标本受到污染等。 滴瓶 用来盛放少量实验试剂等 胶头滴管 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 视频:滴管的使用 三脚架和石棉网 石棉网用于烧煮液体时架在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它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成的。用于均匀加热盛放在容器中的液体 刀片 切取材料 培养皿 用来盛放培养液或培养基,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 烧杯 用于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液体 镊子 夹取材料,常用来夹取一些热的器皿或者在无菌操作时使用 解剖针 解剖时用来固定物体 放大镜 放大物像,用于观察微小或肉眼看不清楚的物体 试管夹 夹取试管,加热时能夹住试管,避免手接触温度过高的试管 3.使用常用实验器具要注意安全 使用实验器具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伤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材料和器具。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拓展提高: 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用盖玻片覆盖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盖破片是盖在载玻片上的材料上的,可以避免液体与物镜相接触,以免污染物镜,并且可以使被观察的细胞处于同一平面,即:距离物镜距离相同,使观察到的图像更清晰。 知道生物实验室的功能 知道有哪些重要守则及原因 知道显微镜支持部分的功能 知道显微镜的调节部分功能 知道显微镜的镜头及功能 知道反应镜及功能 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知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了解显微镜的调节 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用途 知道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分类 了解生物实验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拓展了解酒精灯 完成思考 了解生物实验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知道使用常用实验器具要注意安全 介绍生物实验室的功能 介绍为什么 要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 介绍支持部分 介绍显微镜的调节部分功能 介绍显微镜的镜头及功能 介绍反应镜及功能 介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介绍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介绍显微镜的调节 介绍显微镜的主要用途 介绍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分类 引导分析 介绍生物实验室常用器具及其作用 介绍使用常用实验器具要注意安全
课堂练习 1.下列行为违背学生实验守则的是( D ) A.到实验室上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 B.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 C.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老师讲解,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D.自己可以不动手,看着别人做就行 2.下列对实验器具及实验操作规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不要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不要向着他人 B.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 C.加热时,烧杯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理 3.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物镜长度越长,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小 B.细准焦螺旋能小范围升降镜筒 C.反光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D.物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4.对于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熄灭燃烧着的酒精灯可以直接用嘴吹灭 B.用碘液给标本进行染色时,可直接从碘液瓶中倾倒至盖玻片上 C.加热装有液体的试管,必须使用试管夹 D.加热装有液体的烧杯,可以将其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5.丁丁同学在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使用显微镜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搭配错误的是( C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镜 C.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把10×物镜换成40×物镜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6.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 ) A.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B.目镜选用5×,物镜选用10×——物像被放大50倍 C.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 完成习题 知识检测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1.显微镜的构造 (1)支持部分:主要有镜座、镜臂、镜柱、镜筒、载物台等。 (2)调节部分:主要包括粗、细准焦螺旋,遮光器,转换器等。 (3)光学部分:主要包括目镜、物镜和反光镜等。 2.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 3.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是物镜和目镜,起升降镜筒、调节焦距作用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与调节光线有关的是反光镜、遮光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归纳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