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四“我也一个梦想”、“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笔落惊风雨(《蝶恋花》结束)”专题及相应必修四读本内容。
3.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4.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门槛/槛菊愁烟 嘲讽/呕哑嘲哳 血案/血色罗裙
B.参差/扪参历井 恫吓/杀鸡吓猴 伺候/伺机而动
C.史乘/变乱纷乘 菲薄/义薄云天 藤蔓/荒烟蔓草
D.贾人/商贾云集 数罟/数见不鲜 长蛇/虚与委蛇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他们今天来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
B.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作家们往往通过心理、肖像、语言、行动等多方面的描写赋予人物生命,使之呼之欲出。
C.这时,人们看见他(伽西莫多)那一直焚膏继晷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D.战争终于结束,1000余名辛德勒名单上的犹太人集体作证,辛德勒绝非手上沾满鲜血的纳粹,而是拯救千名性命罪不容诛的义人。他们敲掉自己的金牙加上一些金首饰,打制成一枚简朴的金戒指,把它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用平实简洁的语言为这段文字进行总结。(4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啊”。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去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传。一些网友花招百出,在他们笔下,杜甫成了狙击手、送水工、肌肉男,乃至更高难度的高达战士等影视或动漫角色。
(1)《石壕吏》、?? ▲?? 、?? ▲?? ,并称“三吏”,为杜甫的代表诗作。(2分)
(2)对此,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请仿照支持者的句式,写出反对者的观点。(3分)
??? 支持者:不是恶搞,不是丑化,而是宣泄。没有被涂鸦,岂能算大家?
??? 反对者:?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5.下列对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所业文干之 干:投献。
B.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 礼:礼节。
C.令狐楚大相雠怨 雠:同“仇”。
D.仲郢坐专杀左迁 左迁:降职。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3分)
①调补弘农尉 ②又以书判拔萃 ③久之不调
④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 ⑤累为宾佐 ⑥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 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 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8. 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乃尔是过与?(3分)(《季氏将伐颛臾》)
▲ ▲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分)(《季氏将伐颛臾》)
▲ ▲
(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4分)(《<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
(1)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三个过程?(用文中相关词句回答)(3分)
▲ ▲
(2)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3)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2)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
(3)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6) ▲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7)笔落惊风雨, ▲ 。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8)言之无文, ▲ 。 (《左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①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②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
③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盯着顺利装车就成。所以我朝她息事宁人地点头,说:“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④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瓷砖,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像一只笨拙的家鹅。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⑤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钱一样,但是活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抢到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
⑥动作慢的人自觉放弃,回来喝一通水,有的吵嚷着聊天,有的聚在一起打牌。她在门口很不甘心地看着车子走了老远,才慢慢掉头往回走,脸上是几乎要哭的表情。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他们说她是从四川被拐卖到这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被拴在屋里不让出来,后来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也不肯走了。显然,他们对她排斥又有些同情,觉得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
⑦我把一个塑料凳子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搬仓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⑧我说:“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她其实很健谈,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那姿势、哭腔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⑨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很高兴,每次大家吼她,让她动作快一点上车,她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
⑩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一期,原载《佛山文艺》,有删改)
1.小说开头两小节有何作用?请简要概述。(4分)
▲ ▲
2.小说第四段中画线句子是“她”搬运瓷砖的特写镜头,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 ▲
3.文末说“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4分)
▲ ▲
4.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还可改为“女搬运工”,你的看法呢?请作探究分析。(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 17 题。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有人说,既然唐太宗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生,我们“巴望”有一个现代的“唐太宗”有什么不可呢?
期期以为不可。
话是从肯定唐太宗李世民“举贤纳谏”说起的。人们常以犯颜直谏的良臣魏征同唐太宗的关系为例。魏征也确有点批龙鳞、不怕死的精神,一生陈谏数百事,史有明文;然而,唐太宗听了谏议,退朝发脾气,或酒后吐真言,不满于魏征,甚至想把魏征干掉,也是史有明文的。早在唐太宗即位的贞观元年,就有人打小报告,说魏征“阿党亲戚”,审查一阵,“查无实据”,搁了下来。贞观十七年,魏征刚死,因为出了另一起案件,唐太宗又怀疑起魏征生前搞小集团。后来又发现魏征把前后“谏诤言词往复”的记录抄给史官,有整“黑材料”之嫌,唐太宗更加不高兴,一怒撤销了把衡山公主下嫁魏征长子的婚约,又把亲笔给魏征作文书写的墓碑推倒。假如魏征不死于贞观十七年,到了贞观十八年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唐太宗同魏征的关系并不那么甜蜜,魏征的日子看来并不好过。“伴君如伴虎”,是封建皇权制下的通例。唐太宗大约也并不特别可亲可爱,因为一个封建皇帝的“民主作风”毕竟是有限的。
不过,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毕竟算个“好皇帝”。但是,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要巴望一个现代的“唐太宗”呢?倘若真有百分之百的“唐太宗”再世,恐怕随之而来的就是百分之百的封建主义:什么终身职、世袭制、等级特权、人身依附、分封割据、山头行帮,以至“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家长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风,难免就要顺理成章地合法化了。
因此,一句话,不要皇帝,哪怕是“好皇帝”白给也不要。我们多年来遭受的种种灾难,决不是由于缺少“唐太宗”或别的“好皇帝”,而恰恰是由于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够健全,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受到破坏,招致封建法西斯主义的横行。
因此,我们不是要在“好皇帝”和“坏皇帝”之间作选择,我们是要在真正的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在民主与专制、法治与人治之间作选择。
而巴望出现一个现代的“唐太宗”即“好皇帝”的心理,使我们想到封建社会中暂时还没有做稳奴隶的人们对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们的歆羡;它产生在十年浩劫之后,人心思治之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却会使我们忘记或放松对封建主义残余的警惕和斗争。那结果将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这是危言耸听吗?居安思危,正是为了真正的向前看。
(选自《 语文读本》必修四P36-37 )
15.本文作者批驳的对象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6分)
▲ ▲
16.第三段说的“批龙鳞”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具体内容说明“唐太宗同魏征的关系并不那么甜蜜”?(6分)
▲ ▲
17.作者认为“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 ▲
七、作文(7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我错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2. B (A项“休戚相关”应改用“息息相关”,“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不含。B项“呼之欲出”,语句来自教材P20;C项“焚膏继晷”,属于望文生义,它的意思是“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应改用“干燥如焚” D项“罪不容诛”意思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与语境义不符。)(选项语句均根据课文内容编写)
3. (4分)示例:人生前期因为畏难而放弃(2分),那么后来就有可能错过、失去(2分)。
4. (5分)
(1)《新安吏》、《潼关吏》(各1分,没有书名号,不得分)
(2)示例一:不是幽默,不是创意,而是亵渎。没有被尊重,岂能称诗圣?
示例二:不该冒犯,不该侮辱,而该敬仰。诗圣被涂鸦,岂能对起他?(娱乐有底线,岂能无尺度?)(不……,不……,而……1分,反问句式1分,语意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B(此处“礼”应为动词,讲作“以礼相待、礼遇”之意。)
6.C
7.B(李商隐补为太学博士时,令狐楚已故。)
(3)我写下这篇序,既用来痛悼逝世的人们,并且用它来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以为”,古今异义词,“以(之)为”,1分;“国人之读兹编者”,定语后置,1分;“勖”,“勉励”,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綯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綯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钱奏,明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綯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綯,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1)夕茫茫→灯火万家→月照平沙 (每点1分)
(2)比喻(手法1分)。将风吹古木声比作雨声,将月照平沙比作白霜(解析1分),表现夏夜风光的清凉与宁静(作用1分)。
(3)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或者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首先要明确看法,然后分析,按四联每一联1分,光有看法没有分析的不给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①交代人物搬运工的身份,同时点明文章题目;②引起下文叙写我对她的特殊关注,呼应结尾。(每点2分)
12.通过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她”搬运瓷砖的吃力(2分)以及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倔强性格(2分)。(手法答出两个即可,效果及性格各2分)
13.①她的笑是对我的感激,一个“矮小瘦弱”的女子竟然要和一帮男人争抢体力活,这不能不让我对她的辛劳表示同情;②更重要的是“她长得像我妈”,不仅仅是外貌上,连说话的姿势、哭腔和表情多了几分神似,更能让我体会到母亲当年的不易,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每点2分)
14.(1)可以改为 “女搬运工”,原因:①小说写的就是一个女搬运工的艰辛生活,符合情节内容;②题目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反差,搬运工一般都是男人干的活,一个女的为什么要做搬运工,一下子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还是“她长得像我妈”好,因为:①一下子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心理距离,在情感表达上更能引起共鸣;②这是小说中我的心理活动展开的灵魂,也是小说情感升华的源泉。(只要能自圆其说,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没有明确的判断扣1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15.批驳的对象:“‘巴望’有一个现代的‘唐太宗’”(2分);观点:“切不可巴望‘好皇帝’”(2分)背景:它产生在十年浩劫之后,人心思治之时(2分)。
16.①“批龙鳞”意思是“直接指出君王的错误”(2分);②具体内容:怀疑魏征“阿党亲戚”;怀疑起魏征生前搞小集团;后怨恨魏征把“谏诤言词往复”的记录抄给史官,而撤销婚约;把亲笔给魏征作文书写的墓碑推倒(每点1分,计4分,要求概括,照抄原文酌情扣分)。
七、作文(70 分)(略)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阅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