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课时,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课时,word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0:29:36

文档简介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课时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知识点 1 气候
1.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在杭州举行,部分项目场地在富阳区。下列关于富阳区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18 ℃,最低气温:9 ℃,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
A.午后多云转晴 B.明天大风降温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杭州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知识点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3.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的影响
B.海陆分布的不同
C.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
D.地形的千差万别
4.新疆的乌鲁木齐和长春地理纬度相当,但乌鲁木齐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长春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不同 B.海拔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空气流动不同
5.“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主要体现了 (  )
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6.[2018·嘉兴期中] 由表可知,形成那曲与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地名 纬度 海拔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12'N 4808 m -12.6 ℃ 9.0 ℃
南京(江苏) 32°00'N 8 m 2.4 ℃ 27.8 ℃
A.地形地势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7.如图A2-6-1所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低 B.纬度差异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2)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 (  )
8.读图A2-6-3所示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温差较大的是 地,温差达到 ℃。 
(2)假如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 是海洋, 是陆地。
(3)假如A、B两地都是陆地,且两地都在种植哈密瓜,那么, 地的哈密瓜肯定会更甜一点。
9.如图A2-6-4所示,A地海拔200 m,B、C两地海拔2200 m,且A处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A和B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 (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答案
1.D 2.D 
3.C  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
4.C 
5.C  “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6.A 
7.(1)A (2)C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处为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 m,气温约下降6 ℃,因丙相对乙高度差为1000 m,则乙、丙之间的温差约为6 ℃,故丙的温度约为20 ℃-6 ℃=14 ℃。
8.(1)A 15 (2)B A (3)A
9.(1)2000 m B 12 ℃
(2)B 迎风坡 背风坡 (3)B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季风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点 1 季风
1.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下面正确的是 (  )
A.海水的密度小,砂石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砂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热量少,砂石吸收热量多
2.下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不明显的是 (  )
A.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3.读图B2-6-1,关于我国冬季风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 
②冬季盛行偏南风
③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④冬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知识点 2 气候变化
4.根据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朝时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融化
B.寒冷时期农作物不会生长
C.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D.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步
知识点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下列人类活动能改良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毁林开荒
③修建水库   ④向大气中排放废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山东的贝贝家附近,有一座高大的烟囱,经过观察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这与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相吻合 (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明显
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
7.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B2-6-3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
A.① B.④ C.②③ D.都可以
8.[2018·达川区校级月考] 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的兴趣。某星期天,她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B2-6-4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
(3)小丽想起了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 ;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较快;三是城市的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答案
1.B  我国东南沿海多水,西北一带多为陆地,水的比热容较大,陆地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夏季在阳光照射下,水和砂石同样吸热,水的温度升高得不多,水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得也不多;而西北地区砂石温度升高较多,地面附近空气温度较高,热空气密度较小而上升,东南的冷空气密度较大而流向西北填补,形成东南风。冬季陆地和海洋同样散热,西北陆地上的砂石温度降低较多,空气的温度较低;东南海洋的温度降低不多,附近空气的温度较高,这样东南热空气上升,西北的冷空气流向东南填补,形成西北风。
2.A  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3.C  读图可知,冬季风的特点是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冬季盛行偏北风。
4.C 5.C
6.C  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所以山东的贝贝家附近的夏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北方向,冬季烟尘一般飘向偏南方向。
7.C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东临太平洋,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从图中看出,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位于②③两地,对城市没有太大危害。
8.(1)农田 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所以不易升温
(2)增大绿化面积
(3)热量 比热容 蒸发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农田;原因是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使该区域气温较低。
(2)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增大绿化面积。
(3)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工厂、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热量;城市建筑材料的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日照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较快;城市水面小,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少;建筑物较高,空气难以形成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