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希望你喜爱物理 导学案(沪粤版)
年级
8
科目
物理
主备
审核
课题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课型
预习
展示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知道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
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高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
通过观察现象、进行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物理学所起的作用,认识科学家研究问题运用的观察、实验、归纳、数学分析、理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自主学习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学生阅读P2-P3,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展示。
1、早在18世纪,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捕捉到__________,发现它与__________是一回事。
2、物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形色色 物理现象的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3、_______年为“世界物理年”。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学生阅读P4-P6,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展示。
4、17-18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___”;到了19世纪,人类社会便由“_________”进入了“_________”;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
5、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太空绕地球飞行____周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航天员_______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三、物理学的召唤
学生阅读P6-P7,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展示。
6、“物理大厦”的框架,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
7、我们不仅要知道_________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_________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_______________,并会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___________,也离不开__________。
精彩展示
9、你还知道哪些物理学家?你知道它们的重要贡献吗?
10、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巩固提升
11、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请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12、请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列举我国航天技术和重大成果。
时间与长度的测量导学案
一、学习要求
二、学习过程
模块一:测量单位
问题1: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模块二: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2: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问题3: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4、(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模块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____、天_____、时_____、_____、______、微秒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____min;1min=____s;1s=_____ms;1ms=______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停表的使用:
模块四: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误差减小的方法: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年级
8
科目
物理
主备
审核
课题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课型
预习
展示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⑴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⑵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重难点
刻度尺的使用和量筒、量杯的使用。
自主学习
一、活动1
学生阅读课本P15,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展示。
1、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⑴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 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 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_________ mm。
2、测量曲线的长度
你有几种方法?说说它们的测量步骤。
二、活动2 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学生阅读P15-P16,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讨论。
1、图1-25中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图1-26中量杯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
2、观察图1-25和图1-26中的量筒和量杯,比较它们刻度线的分布有何不同。
3、怎样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怎样用量筒(或量杯)和水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三、活动3 你身上的“尺”和“表”
学生阅读P16,完成下列问题,并分组展示。
尺
身高
一步
一拃
一脚
大拇指指甲宽
长度l/cm
所用时间t/min
1
脉搏跳动次数
150
280
正常呼吸次数
20
60
精彩展示
1、给你一枚一元的硬币,你能想出多少种测硬币直径的方法?把所用的器材、步骤写出来。
2、测乒乓球的直径和测硬币的直径一样吗?说说理由。
巩固提升
1、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圆柱棒的直径,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图中的( )
2、怎样测出一小石块的体积?选用哪些器材?
1.4 尝试科学探究
一、导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二、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四、导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1、? 提出问题: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跟原来相比,摆钟走时变快了还是变慢了?生:钟摆来回摆动的快慢(或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_____________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必须把影响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生:探究步骤如下:……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生:实验.
5、? 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______.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______.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_______,摆长越大,摆球摆动______;摆长越短,摆球摆动_____.
归纳:摆动的快慢只与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__;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__.
6、? 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 交流:
生:……
?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归纳: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七个环节,请你完成下面科学探究过程的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贯穿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自我评价与作业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
与 无关。
《走进物理世界》复习课教学案(1课时)
一、教学目标——我知道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测量长度;会用量筒或量杯;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二、基本知识——大家学
(一)希望你喜欢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 的一门科学。
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 的发展。
3、学习物理学要重视 和 。
(二)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2、常用单位: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3、换算关系:1km = m;1dm = m;1cm = m;
1mm = m;1nm = m
(三)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 。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认:看清零刻度线是否 ;看清 和 。
②放: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它 。
③读:视线要 刻度线,不要斜视,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记录结果应包括三部分: 、估计值和 。
3、误差: 和 之间的差异。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 ②化曲为直 ③滚轮法 ④配合法
5、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②测量时间的工具: 、摆钟、机械表、电子表等。
(四)科学探究
1、探究的七要素: 、 、 、 、 、
、
2、探究钟摆的奥秘
三、基本技能——我来演
1、单位换算:
(1)0.026m=_________mm =__________um=__________nm= ________km
(2)2.8×107um=__________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km
(3)10min= s= ms= μs= ns
2、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是167.4 ,5 分的硬币厚约2.0_______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 _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0.175 ,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 6400 ,
3、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2.56cm,其中准确值是 __,估计值是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4、用塑料皮尺物体长度,若用力拉着测,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在冬天和夏天用同一把钢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则在______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假设物体的长度不随温度变化)
5、用刻度尺测板的长度如右上图,木板的长度应记为 __ __cm。
6、如右图3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7、下列物体最接近 6.2×104um的是 ( )
A.同学身高 B.墨水瓶高 C.乒乓球高 D.铅笔芯直径
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9、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我国选手包揽了全部五项冠军。他们在比赛中使用的“大球”较以前的“小球”直径增加了 ( )
A.2 dm B.2 cm C.2 mm D.2μm
四、课堂训练——师生评
1、在右图中,物体A的长度________ cm.。
2、如图1-2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 尺测量较准确。
3、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4、为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的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45.30cm、45.28cm、45.31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 )
A、45.30cm B、45.297 C、45.29cm D、45.3cm
6、小明脉搏跳动为68次/min,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明用自己的脉搏为同班的小华同学记时,测出跑1圈脉搏跳40次,则小华跑1圈所用时间为 。
7、右图铜钱的直径是 。
8、物理课上,同学们观察了右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线将一金属小球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α,小球离开最低位置的距离为S),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摆动。
(1)此实验说明:
(2)课后小宁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或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小宁提
出猜想: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于是小宁和小军来到实验室,找来了以下器材:
A.秒表 B.长为0.8m的细线 C.长为1.0m的细线 D.铜球
E.铝球(D、E两球体积相等,都有相同的小孔,便于系线)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请你帮他们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选用的器材是(选填上列器材前的字母):
具体操作:
(3)对小宁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两个猜想:
①
②
五、课后作业——都会做
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 )
A 1米 B 2米 C 5米 D 8米
2、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
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3、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4、怎样用量筒或量杯测小石块的体积?
5、小强用棉线测出地图上北京至郑州的铁路长为6.95cm,比例尺为1:10000000,则实际铁路约为 km。
答案提示
一、基本知识
(一)1、光、声、热、力、电;规律、物质结构2、推动社会生产力;3、观察、实验;4、米(二)1、m;2、km、dm、cm、mm、μm、nm;3、103、10-1、10-2、10-3、10-9;(三)1、刻度尺;2、磨损、量程、分度值;平行;垂直;准确值、单位;3、测量值、真实值;5、秒(s);停表(四)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
三、基本技能
1、(1)26;2.6×104;2.6×107;2.6×10-5;(2)28;2.8×104;2.8×1010;2.8×10-2(3)600;6×105;6×108;6×1011;2、cm;mm;um;m;km;3、12.5cm; 0.06cm; 1mm 4、偏小;冬;5、3.60;6、3;4.4 7、B;8、B;9、C
四、课堂训练
1、1.30;2、2.8cm; 1cm; 2.78cm; 1mm ;乙;3、D;4、B;5、A;6、35.3S;7、1.05cm;
8、(1)小球受重力作用
(2)器材;A、B、C、D(或E);
步骤:①选长为0.8米的细线系上铜球,组成单摆 ②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同时计时③测出来回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算出来回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 ④再换用长为1米的细线系上铜球,组成单摆;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来回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 ⑤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①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的质量(m)有关
②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的倾角(a)有关
五、课后作业
1、B ;2、D;3、C;
4、在量筒(或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然后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筒(或量杯)的水中,让石块浸没,再读出此时水与石块的总体积V`,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 V。
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