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3节》试卷
一、选择题
1、手偶然接触到针尖,便立即缩回,并会产生痛觉,产生痛觉的部位在 (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脊髓 D、皮肤
2、在汽车行驶的途中,即使我们闭上眼睛也可以感受到车子向右转还是向左转,加速还是刹车,这是因为 ( )
A、我们耳朵的听觉十分灵敏可以听到汽车行驶的声音 B、耳蜗中位觉感受器
C、通过身体的各种感觉感受到的 D、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
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5、蛇没有耳朵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 )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的痒痒的,被迫离开
6、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 ( )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 C、收集声波 D、感受声波
7、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8、某人失聪(没有听觉)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9、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
A、冷觉 B、触觉 C、痛觉 D、热觉
11、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往外抽气,以后听不到铃声,
这一事实说明了 ( )
A、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 B、玻璃是良好的声音屏障
C、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去 D、声音传播要依赖于物质
12、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1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4、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 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赫兹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兹的音叉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15.在下列媒介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慢的是( )
A.30℃的空气 B.20℃的空气 C.水 D.铁
16. 下列几种声音中,由气体振动而产生的是( )
A.山溪流水的潺潺声 B.喇叭中播出的军号声
C. 悠扬动听的二胡声 D.清脆悦耳的竖笛声
17. 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18. 美国贝尔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信用卡,它只能对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B.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D.以上三个都是
19. 绍兴有很多传统食品:如霉干菜、臭豆腐、茴香豆、乳腐、香糕、霉千张等,如果我们闻到这些食品的气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 )
A. 鼻腔 B.嗅觉神经末梢 C.嗅神经 D.大脑皮层
20. 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凭人的各种感觉就可以区分许多事物。下列各组事物不能用人的感觉直接区分的是( )
A.有细菌的水和无细菌的水 B.外观一样的蔗糖和食盐
C.白酒和蒸馏水 D.十字路口的红灯和绿灯
21.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前庭 B、前庭、半规管 C、半规管、耳蜗 D、耳蜗、前庭、半规管
23、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反射 B、增加声波反射 C、增加声音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2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6、下列情况中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 ( )
A、鼓膜破损 B、听小骨受损 C、半规管受损 D、位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二、简答题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如果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2、说出下列现象或事例运用什么感觉。
⑴瞎子摸象: ⑵今天气温适中: ⑶吃杨梅觉得很酸:
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4、1997年7月27日上午,一架B3875型飞机超低空三次飞临某农村鸡舍上空,使鸡群受到
惊吓,累计死亡1021只。而鸡舍内未死亡的肉食鸡则生长缓慢,出栏的平均体重减少近1000
克,养鸡业主为此蒙受很大损失。你认为造成这个危害的原因是 。
5、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6、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⑴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⑵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会逐渐 ,
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还与 有关系。
7、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
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
部位是 。(填数字代号)
⑵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填“能”或
“不能”)产生听觉。
8. 我们人体的皮肤具有 、 、 等感觉功能。其中对人体健康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9.舌的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它们叫 ,内有 细胞,能感受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是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10.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的振动 有关,和人离开声源的 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和 有关。
11.下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读图填空:
(1)①是 ;④是 ;⑤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
(2)前庭和⑦ 有 感受器;⑧内有 感受器; 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听神经。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 传到内耳。
(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咽鼓管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进入鼓室,使 。
12.用鼓锤敲鼓,鼓就发出声音,这时将细砂放在鼓面上,会看到砂粒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当鼓面 ,发声就停止了。
13.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 。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叫 ,用于医院临床B超检查,动物中蝙蝠飞翔时也会发出这种声波。
14.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15. (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2)“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
(3)“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而判断的。
(4)在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灌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和 。
16、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2.8秒收到回声,海水的传声速度是1500米每秒,该处海的深度
是 千米,海水与空气相比,谁传播声音的速度大? 。
17.耳的主要功能有 觉和保持 两个方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1、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G处填上所缺数据。(共2分)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
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0.76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
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2)、小明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3、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猜测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的更清楚;
猜测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猜测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法和对比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定猜测②是 。
4.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班级的科学探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花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一摇烧瓶,听到瓶内的小铃铛的响声比原来的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入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2)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戊:将两张课桌紧紧在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
2)甲实验说明了 。
3)戊实验说明了 。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1~3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D A D A C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C C D B A C
15.B 16.D 17.D 18. B 19.D 20. A 21.C 22.B 23.A 24. D 25.B 26.D
二、简答题
1、振动 声波 2、(1)触觉 (2) 冷热觉(3) 味觉
3、 水(或液体) 4、飞机的噪音 5、空气 音色
6、(1)振动幅度 (2)变轻 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7、(1)、⑤ ① (2)、不能
8. 触觉 痛觉 冷热觉 痛觉9.味蕾 味觉10.大 幅度 距离 材料 结构11.鼓膜 听小骨 鼓室 中耳 半规管 位觉 听觉 4听小骨 6 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12.振动 声波
停止振动 13.20---20000Hz 超声波14.声源 介质 0 15.响度 音调 音色 响度 音调
16. 2.1 海水17.听 身体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
1、(1)、ABC ADE (2)、100 1.02
(3)、使用同一根琴弦进行演奏,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然后比较发声的音调的高低。
2、(1)、机械闹钟 (2)、B (3)、泡沫 衣服 锡箔纸
3、(1)、两只耳朵听时响度大,一只耳朵听时响度小 控制变量 (2)正确
4. 一 声音的转播需要介质 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5、乙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