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3 14:33:57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2.(2021九上·晋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①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②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③探究蜡烛焰心气体的成分 ④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A.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②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②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③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实验,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江油期中)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不符合题意;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不符合题意;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而不是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比空气高分析。
4.(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5.(2021九上·梅县期中)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①氧气:氧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选项符合题意;
③水蒸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水,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的区别,进行分析。
6.(2021九上·仁寿月考)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氮气,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能重新被点燃,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密闭容器内的氧气被耗尽,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7.(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8.(2021九上·迎泽月考)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  )
A.多 B.少 C.一样多 D.不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而氧气的含量减少,所以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的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
9.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燃烧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符合题意;
B、由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水,不符合题意;
C、由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燃烧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分析。
10.(2021九上·蒸湘月考)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B 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少,所以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选项A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形成水雾,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正放是因为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呼出气体中水和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氧气含量小于空气分析。
11.(2021九上·拜泉月考)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所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较多,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故C不符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氧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释放水和二氧化碳,结合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12.(2021九上·南皮月考)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C.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的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烟是固体小颗粒,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石蜡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的燃烧,伴随石蜡的熔化和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蜡烛燃烧熄灭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
13.(2021九上·龙岗月考)生日时用到的蜡烛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关于蜡烛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内焰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C.蜡烛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的白烟可燃
【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说法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产物有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14.(2021九上·茂名月考)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造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相同体积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滴入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后,生成的白色浑浊物就越多。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选项B符合题意;
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但该实验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呼吸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气体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高分析。
15.(2021九上·佛山月考)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固态石蜡的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B、子火焰是固态石蜡的小颗粒在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要使实验成功,导管太长固态石蜡的小颗粒到不了导管口,故导管不宜过长,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石蜡蒸汽充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及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7.(2020九上·静海期中)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    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   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   .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   .
【答案】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分析
18.(2019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
【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19.(2019九上·兰山期中)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答案】(1)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出现烧杯内壁变的模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C);氢(H)
(2)白烟;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因此 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因此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2)熄灭蜡烛会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会由于高温变为白烟,是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20.(2019九上·北京月考)某同学用右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若要证明这一观点,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A.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B.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因为木条熄灭,所以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1)向另一收集了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2)B;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应该进行一个对比实验,即向另一收集了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2)A、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正确;
B、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只能说明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可以使木条继续燃烧,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全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作用分析
(2)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
C、根据氮气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1 / 1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1九上·晋中期中)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
①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②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③探究蜡烛焰心气体的成分 ④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A.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②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3.(2021九上·江油期中)以下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
B.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实验中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现象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4.(2021九上·千山期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能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5.(2021九上·梅县期中)人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6.(2021九上·仁寿月考)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7.(2021九上·薛城期中)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有H2O和CO2生成 B.蜡烛熄灭,产生白烟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可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D.木条熄灭证明人呼出气体含较多CO2
A.A B.B C.C D.D
8.(2021九上·迎泽月考)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  )
A.多 B.少 C.一样多 D.不确定
9.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10.(2021九上·蒸湘月考)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B 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A.A B.B C.C D.D
11.(2021九上·拜泉月考)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12.(2021九上·南皮月考)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C.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的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13.(2021九上·龙岗月考)生日时用到的蜡烛也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关于蜡烛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内焰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C.蜡烛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的白烟可燃
14.(2021九上·茂名月考)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5.(2021九上·佛山月考)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据此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二、填空题
16.(2020九上·凤县期末)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呼出    气体。
17.(2020九上·静海期中)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    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   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   .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   .
18.(2019九上·长安期中)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
19.(2019九上·兰山期中)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20.(2019九上·北京月考)某同学用右图所示仪器和药品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若要证明这一观点,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
A.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B.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C.因为木条熄灭,所以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2.【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②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③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实验,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要选择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集气瓶进行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不符合题意;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不符合题意;
D.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而不是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比空气高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固体物质,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①氧气:氧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②二氧化碳: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 ,选项符合题意;
③水蒸气: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会生成水,所以吸入空气>呼出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的区别,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所以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氮气,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能重新被点燃,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密闭容器内的氧气被耗尽,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 在燃烧的蜡烛上放一个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无法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D. 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烧的木条只能检验氧气含量大小,并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水蒸气遇到一个干冷烧杯会出现水珠。
B、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C、根据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
8.【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人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加,而氧气的含量减少,所以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氧气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的呼吸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由燃烧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符合题意;
B、由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水,不符合题意;
C、由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燃烧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不能得出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少,所以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选项A符合题意;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形成水雾,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正放是因为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呼出气体中水和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氧气含量小于空气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所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较多,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故C不符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氧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人呼吸消耗氧气释放水和二氧化碳,结合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12.【答案】B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烟是固体小颗粒,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石蜡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的燃烧,伴随石蜡的熔化和燃烧,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蜡烛燃烧熄灭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颗粒。
13.【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说法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产物有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D、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造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相同体积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滴入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后,生成的白色浑浊物就越多。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选项B符合题意;
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但该实验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呼吸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气体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高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固态石蜡的小颗粒,不符合题意;
B、子火焰是固态石蜡的小颗粒在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要使实验成功,导管太长固态石蜡的小颗粒到不了导管口,故导管不宜过长,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石蜡蒸汽充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及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16.【答案】变浑浊;左移;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 分析
17.【答案】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分析
18.【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蜡烛燃烧会产生火焰,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分析。
19.【答案】(1)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出现烧杯内壁变的模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C);氢(H)
(2)白烟;物理变化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因此 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因此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2)熄灭蜡烛会有白烟产生,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会由于高温变为白烟,是物理变化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及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是物理变化分析
20.【答案】(1)向另一收集了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2)B;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1)应该进行一个对比实验,即向另一收集了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2)A、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正确;
B、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只能说明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可以使木条继续燃烧,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全是二氧化碳,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作用分析
(2)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
C、根据氮气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