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20:45:4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眼球
附属结构
眼睑(眼皮)
睫毛
结膜
泪腺
眼肌
眼的结构
沙眼和“红眼病”
是常见的传染性极强的眼病
发病部位在结膜
不要用手揉眼
不要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为什么会有黑眼睛和蓝眼睛?
不同肤色的人种,因为虹膜内色素的差异,虹膜的颜色也不一样。黄种人的虹膜内所含色素一般为棕褐色或黑色,因而眼呈黑色;白种人虹膜内的色素多为浅蓝色,所以眼呈蓝色。
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阅读课本,观察眼球的结构部分,和同学讨论眼球各个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虹 膜
角 膜
晶状体
玻璃体
巩 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视神经
瞳 孔
眼球各部位的主要功能
名 称 结 构 特 点 主要功能特点
角 膜
瞳 孔
晶状体
巩 膜
视神经 ——————
视网膜
无色透明
光线容易通过
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自身大小
有弹性的透明体
折射光线
白色坚固的纤维膜
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传递视觉细胞产生的信息
含有感光细胞
感受光的刺激
填一填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2、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那些结构?
眼球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上的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纠正。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预防近视还要做到四不看:
不躺卧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走路看书(共15张PPT)
第16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对照课本 “耳的结构示意图”,联系信息库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耳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耳 廓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将手作杯状放在耳后,会感觉声音变响,就是因为手比耳廓大,能收集到更多的声音。
外耳道
外耳道约长2.5~3.5厘米,将耳廓收集的声波传到中耳,还具有防止外物侵入和保护中耳的作用。外耳道的皮肤有耵聍腺,其分泌的耵聍与皮脂及脱落的表皮混合形成耳垢,可以抑制外耳道的细菌和真菌。
鼓 膜
鼓膜略呈椭圆形,是一张富有弹性的半透明的银灰色肉质薄膜。鼓膜厚度只有1/10毫米,像一张薄纸那么薄,平均面积约70平方毫米。鼓膜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产生共振,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相连的听小骨。
鼓膜
鼓 室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小房间,容积约为1立方厘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还有与外界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
鼓室
听小骨
中耳有3块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最轻的骨。三块听小骨连接成为听骨链。听骨链通过杠杆式样的关节活动可将声波对鼓膜的振动作用放大20倍,并传至内耳。
听小骨
咽鼓管
咽鼓管是由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的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中耳内的空气跟外界空气相通,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咽鼓管平时封闭,吞咽和打呵欠时张开。
咽鼓管
耳 蜗
耳蜗是一条螺旋盘绕的管道,形似蜗牛,所以叫做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转变成相关的神经冲动。
耳蜗
前庭和半规管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化,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前庭
半规管
听 觉 的 形 成
听小骨
外界的声波
耳廓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听神经
耳蜗
鼓膜
外耳道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收集声波
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
产生振动
把振动的声音传递、放大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含听觉感受器把声音传到听神经
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我国患有耳鸣、听觉障碍的人数高达2.9亿,其中已成为听力残疾人数为2057万,居各类残疾人之首。此外,每年尚有500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听力损伤而加入这一行列。